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學前教育理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文獻資料內容分析
學前教育理論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三方面:主體、客體以及主體作用于客體的方式方法與手段。主體指的是那些從事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而處于學前教育年齡階段的適齡學童,自不必說,甚至連學前教育的規律都可稱之為客體。那研究最多的當屬主體作用于客體的方式方法手段了。在何時何地設計什么課程,才能更好的作用于客體,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讓客體更好的成長呢?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于慧慧、王中華以宏觀的大視角解讀了國內學前教育理論中的具體內容,堅持科學發展觀,注意均衡發展,恰當增加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充分利用和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是實現國內學前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3]。而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楊寧的《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中的動作和運動問題—四論進化、發展和兒童早期教育》與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張往穎、張世鋒的《英國開展兒童戶外游戲的理論與實踐》兩文中,則是以微觀的小視角具體分析了國內學前教育理論中對兒童教育的內容,楊寧認為兒童早期的動作發展不僅是其智力發展的重要指標,更是發展的普遍特征;除了對主體對客體的作用方式方法的研究外,也有研究學前教育理論中客體的文章,例如西南大學教育學院的張利洪、李靜在探討了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要回答學前教育學研究什么的問題。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界定經歷了“規律說—現象說—現象及規律說—綜合說”的轉變過程。他們認為從科學哲學、教育學與學前教育學的關系來看,把學前教育問題定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比較適宜的。
1.2國內學前教育理論價值取向研究
所謂價值取向,是每一個主體對一件事物的帶有主觀色彩的判斷,在學前教育理論上各位學者也是如此。有學者認為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有其獨立存在的必然性,這一必然性源自學前教育的獨立價值,即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不依附于其他層次和類型的教育而獨立存在的價值。田濤與吳定初指出,國內當前學前教育實踐中存在若干獨立價值失落的現象,如超前的教育與強化訓練,誤讀了基礎,因而必須加強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也必須強化學前教育政策與制度的保障,來促使其獨立價值的回歸。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的朱家雄則更加準確的指出自己在學前教育理論中的價值取向,認為當前國內的學前教育應該由科學主義走向生態,科學主義取向的兒童發展理論是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基礎,但如果陷于對科學主義的崇拜,將無法解釋和適應學前教育的復雜性。康建琴與李志宇則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了現階段國內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層面在價值取向上沖突的原因,融合的方法。理論工作者不僅是理論的介紹者,更應該是理論的創造者、生成者;實踐工作者不僅僅是理論的踐行者,更應該是行動的研究者;管理工作者不僅僅是政策的傳話者,更應該是政策的研究者、理論的解釋者、地方課程建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
1.3國內學前教育理論評價標準研究
教育乃是國民的教育,是一種公益性的活動,因此公平性成為了教育的根本屬性。在探討教育公平這個話題上,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什么是教育公共,相對公平與絕對公平的區別與聯系,如何實現教育公平,這些都是教育的評價標準上的問題,學前教育也是如此,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的基本價值訴求。蔡東霞認為質量話語曾長期在學前教育質量評估中占重要地位,對國內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然而,近年來人們對以技術理性為基礎的評估提出了多方面質疑,認識到忽視差異、去背景性和去情景性的質量標準不僅不利于文化的多樣化發展,更會使實踐因盲目追求統一的質量指標而造成學前教育的不公平。學前教育應尋求建立更具適應性和包容性的質量評估體系,以最終實現學前教育領域的實質公平。總之,我們需要加以強調與權衡現階段國內學前教育理論中質量與公平的問題,要堅固學前教育中的公平與質量,不只是為每一個兒童提供優質的、科學的、統一的環境,還必須努力的根據每個兒童的差異提供合適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有關學前教育公平的評價標準體系,來保證公平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2思考與展望
上述文獻梳理為我們研究學前教育理論既提供了發展脈絡,也勾勒了清晰的發展趨勢。第一,體現一種趨勢。從查閱的文獻來看,關于學前教育理論這部分內容雖已引起學者專家的注意,但相比其他各級各類教育來看,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學術上,學前教育理論研究還是屬于較少的那部分。但隨著學前教育獨立學科意識的增強,通過十年來文獻的分析,關注學前教育的人群從最開始的一線工作人員慢慢發展到高級知識分子、學者,并且這種趨勢還是逐年增強,已經可以用較高的理論水平來研究學前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根據具體內容分析,學前教育理論在主體作用客體的方式方法這類具體范疇與價值取向等范疇研究較多,而在歷史文獻、特別是評價標準方面研究還可以繼續深入。第二,把握兩個重點。從有關學前教育的文獻內容分析來看,在研究其理論的學者中,普遍的提到兩個重點問題,一個是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相關文獻中無論是在對學前教育歷史的研究還是具體活動中主體對客體作用的方式方法,都是一個相結合的過程,或者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或者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的正確與否性;二是在研究學前教育理論時,必須從國內現階段實際情況出發,《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中的動作和運動問題—四論進化、發展和兒童早期教育》一文就結合了國內兒童早期發展中現階段出現的問題,《學前教育獨立價值失落與回歸》中也指出了現階段國內學前教育獨立價值的遺失問題,以上篇篇文獻都是建立在解決具體問題上的理論性研究。第三,發揮三項功能。學前教育是國家的教育,全民的教育,即使是學前教育理論的研究也絕不單是學者或者工作者的事情。因此在未來發展好學前教育的方向上,應該要充分發揮三項功能:首先充分發揮國家的作用,確保政策與制度的完善,這是其發展的基礎與根本;其次要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督、輿論作用,保證政策的實施,確立制度的完備;然后要積極發揮個人的作用,學者可以從事理論研究,一線工作者可以從工作經驗中發現存在的問題等。這三項功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配合的好了,才能確保解決當前國內學前教育理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向著積極健康的方面不斷發展。
作者:周菁菁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