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批判教育學的社工人才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全國開辦社工教育院校有200余所,培養目標重社工理論知識,輕社會調查研究技能和社工實務能力。而社會工作是一門建立在價值理念上的學科,做好學生專業價值理念認同建設是關鍵,強化專業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是核心。人只有從觀念層面有轉變,行動中才會有所體現。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社工學生,基本具有社會工作知識概念,但是如何結合實際運用本土的方法解決問題存在不足。再次,社工人才教育教學方式較單一。作為社工,不僅要具備社工的專業知識,而且要熟練掌握社工實務技術和能力。這就對社會工作教育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目前的專業教育大多停留在課堂上,單一的課堂講解使實務技巧的訓練幾乎流于形式,實驗基地的訓練則更是少之又少了。當然,社工人才教育絕非以上三個簡單羅列的問題,而如何解決才是關鍵,培養社工人才的批判性,使其具有批判價值觀、批判素養、批判精神才是重點。在批判教育學理論視野下,社工人才教育須將權利觀、民主觀真正體現在教學環節中,并透過這種體驗式學習,培養社工人才的批判性。
二、批判教育學理論視野下之社工人才教育的權力觀
通常,權力被視為統治者或支配者推行剝削、壓迫的暴力,是進行領導、指揮、支配、管理、約束、控制、鎮壓的手段與形式,是強者對弱者的制裁或奴役。而批判教育學則采用動態辯證的方法解讀權力。權力不只具有壓迫性和奴役性,它使用于人身上的同時也被人使用。權力也不再是簡單的“誰擁有”的問題,而是“如何實施和運作”的問題。正如福柯所言“假如權力只是壓迫與否定的,你真認為人們會心甘情愿的服從它?究竟是什么特質讓權力能有效的運作又被接受,絕不是因為它負面的壓迫力量。權力不僅能來回游弋,更能產生事物、獲得滿足、生成知識、建構話語。所以我們要用流通性的生產網絡來了解權力,它無所不在的運作在社會群體中”這樣的解讀,使權力運作的可能性活化起來,人們在公共空間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同身受。聯系到社工人才教育:一方面,社工人才教育教學過程是協同建立知識的過程,教育者催化學生思考、表達意見、提出問題,共同參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力擁有者。透過此種參與,促進教育者不斷的完善和提升自己;學生通過反思性精神,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通過對話達到自我理解和解構,了解自我在知識建構中的重要性,領會不同社會關系、權力關系對知識建立的影響。如此,才能做到批判性教學,打破傳統師生權力桎梏。另一方面,權力關系的辯識以及對權力解構的理解,對社工能力建設具有深遠意義。不僅對于學生反思自身有幫助,而且對將來從事社工行業都具有指導作用。課程上習得的經驗,幫助服務對象建立和更新社會系統中的權力關系。這對他們解讀社會問題背后的社會背景、理解服務對象的真正需求,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本土實踐方法達到助人自助果的效果都有所裨益。只有被壓迫者意識上覺醒了,才會感受到壓迫,才會有尋求解放的動力、動機。
三、批判教育學理論視野下之社工人才教育的民主觀
吉魯寫道:“民主是以各種權力、政治、社群的概念,塑造而成的奮斗場域,民主賦予人們尊貴的身份和主動參與政治的權利,它有助于我們重新界定人類成為主動的行動者,能夠質疑、批判、挑戰與重構個人和社會間的權力關系”在任何時候,民主都非繼承而來,是人民持續的為自由、公平、正義、解放的目標不斷參與奮斗的結果。因此,教育作為一種公共領域,須將民主理念踐行到日常生活中,以此來創建正義、自由和和諧的生活社群。民主既是人們所渴求的,也是大家所期盼的,但如何通過教育將民主理念知識完整、準確的傳達給社工學生,而且使這個過程中不存在上下級、權威差別?這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
第一,社會工作自引入都很重視西方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模式,在課程設計上遵循國際普遍準則,忽視本土的社會脈絡、價值理念和實踐。而這樣,即是一種不民主的做法。作為一門學科,自應有其一套標準化的理論、實踐模式、課程準則,但這不意味著這些標準化的東西就不能與本土實際相結合。相反,社工人才教育更應重視宏觀理論、頂層設計與現實需求相結合,鼓勵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社會中,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本土方法、創造性方法。
第二,社會工作教育中比較偏重于技術理性,強調專業知識系統,輕人性化熏陶、少有激發學生潛在能動性。傳統教育強調老師的專業和專家的角色,忽視學習者的能動性和潛能。取向上,披著“人本主義”的外衣,實則是對人性化予以否定;缺少對話的教育過程,培養出的必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缺乏社會改變的想象力和挑戰權威的勇氣。而社工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力量,教育過程理應培育具有社會擔當、擁護社會正義、敢于對權力說“不”的民主踐行者。為此,擯棄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倡導提問式教育法則,讓社工學生以批判的態度考量現實,肯定人性化,追求共同的人性化;以對話的方式揭露現實之認知行動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引發學生對現實的反省與行動。
總之,批判教育學作為一種教育思維方式和教育價值觀,不僅希望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也希望教育者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權力關系、民主觀念進行反思與行動。這也正是社工人才須具備的重要素養。社工人才對教育中暗含的意識形態、社會文化系統具有反思和批判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習得批判性語言、敢于質疑現有知識,辯證的看待社會現象、社會問題,達到在社會工作教育內部發生質的變化,那么社會工作教育和社會工作專業的使命也可在不久的將來一一實現。
作者:張元元 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