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
信息素質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波爾(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后來又被解釋為“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1983年,美國信息學家霍頓(Horton)認為教育部門應開展信息素質教育,以提高人們對聯機數據庫、通訊服務、電子郵件、數據分析以及圖書館網絡的使用能力。可以說,信息素質是人們獲取、評價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能力。1996年,美國教育部認為:“這種知識已成為一個人的基本技能,正如讀、寫、算等技能一樣。”在日本,信息素質教育已被納入教學體制,并注重在小學和中學就加強信息道德教育。在我國,素質教育是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其聚焦點在于如何從傳統的應試教育過渡到素質教育。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必須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根本途徑在于教育。就信息素質教育而言,其內涵包括信息意識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
(1)信息意識教育。信息意識是指人們對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識,即人們能從信息角度出發,去感受、理解和評價自然界、社會中的各種現象、行為與理論,并具有捕捉、判斷有用信息的能力。當代大學生已很重視培養自己諸多的社會意識,如競爭意識、時間意識、經濟意識、法律意識等等,但信息意識還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信息意識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進行長期的教育。通過教育,使大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這種對有用信息的快速發掘能力,是提高信息意識的認知基礎。
(2)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指整個信息活動中的道德,它是調節信息加工者、信息傳遞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通過信息道德教育,促使社會公眾遵循一定的信息倫理與道德準則,來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活動,包括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的自身理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問題。在高校,信息道德教育是要教會大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質,成為具有廣博知識與專深技能的人。
(3)信息能力教育。這是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方面,它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等。對于同樣的信息源,個體信息能力的不同,所獲得的信息數量、質量及利用的效果會有較大的差異。信息能力強的用戶,獲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效率會大大高于信息能力弱的用戶。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要求對大學生進行信息能力教育,使他們具有較強的信息能力,能在大量無序的信息中辨別出什么類型的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并能依據掌握的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迅速有效地獲取、使用這些信息。
2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圖書館是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擁有豐富的藏書和日益完善的信息技術設備,在整個高教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
(1)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需要。眾所周知,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現代科學的交叉性、滲透性及模糊性等特點越來越顯化。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國家教育部門提出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大學生。但按傳統的教學課程安排,一個大學生在校期間,只能學完與本專業有關的基礎知識。于是,有相當多的文科大學生被培養成“經院式學者”,掌握不了利用信息的現代技術;同時,有相當一部分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較差,在某種程度上被培養成只掌握一定技能的“工匠”。近年來,一些缺乏良好信息道德素質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在參與信息服務與信息商品開發等活動中,出現了信息泄密、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對他們加強信息素質教育。我們認為,圖書館是高校學生的第二課堂,具有提高大學生思想、文化水準的物質基礎。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大量豐富的文獻資源,且都經過圖書館工作人員精心加工整理。由于圖書館保存了人類最完整、最廣泛的知識財富,并能提供豐富的網上資源,因而它能承擔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重任。除了圖書館以外,其他任何機構都難以把歷史的、地域的、各學科范疇的文獻資料(包括電子出版物及網上信息)匯集起來,提供給讀者利用。
(2)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是信息資源急劇增多的需要。為了讓讀者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必須要有精通信息處理技術的圖書館員來進行指導。在當今信息時代,許多用戶都力圖不通過媒介而直接獲得信息,但由于多數人沒有掌握檢索技能,往往不能有效地檢索到所需信息。為了提高檢索能力,用戶必須了解檢索過程、如何選擇關鍵詞、評價檢索結果及各種檢索系統的異同等。目前,許多圖書館都在探索培訓用戶的問題,積極培訓用戶有效使用檢索系統。這些是社會上的信息機構所不能解決的,它們一般只是教會用戶使用服務器軟件的基本理論,而教會用戶如何有效檢索則需要信息檢索專家,在中國仍以圖書館專家為主。
(3)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當今的信息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應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如果說,古代的人才是以通才為主,近代的人才是以專才取勝的話,那么現代的人才則應是在專長的基礎上的通才。在21世紀,教育課程改革的特點和趨勢之一,就是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這恰恰是圖書館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另外,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的方法是教會大學生如何去學習,即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或對信息的利用能力,這也正是圖書館所長久提倡的方法。
3我館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新措施
近年來,我們南京郵電學院圖書館為配合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除開展文獻檢索教學、新生入館教育、推薦新書、舉辦剪報與圖片展覽、開展書評與書譯活動、舉辦講座等一系列傳統的教育活動外,還在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1)聯合開展教育工作。圖書館與教務處、校團委、學工部等單位聯合起來,改變以往圖書館與教育職能部門脫鉤的現象,開展大型系列活動,提高大學生自覺利用信息和知識的意識,使學生由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真正將信息作為一種無形財富和資源,從而將我校的“三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到,信息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對信息的價值和功能感知的一種思維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講,只有激發起讀者的信息需求意識,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圖書館員的主動性在于認識讀者,有預見性地科學分析大學生的信息需求。為此,我們加強了與讀者的聯系,與一個班級實施共建,長期開展“圖書館100分”、“我與信息”等主題的沙龍活動,并與讀者定期進行交流反饋,及時總結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圖書館的主人和信息的主宰者,讓圖書館走進大學生的心中。
(2)加強信息道德教育。當今社會,因特網聯通世界各地,信息高速公路日益暢通,信息網絡化極大地擴展了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及其利用。對網絡化信息時代的人們來說,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網絡知識是十分必需的。目前,對于網上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信息資源開發中的信息安全與信息保密,防止信息犯罪等被忽視。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大學生,他們掌握的信息技術水平較高,但信息法律意識卻較差,如我校頻繁發生私闖校園網和圖書館網的防火墻及盜用他人電話號碼、私人帳號、信用卡等事件。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館除在文獻檢索課中加重知識產權法規教育內容外,還開展了一系列講座、書展、書評等活動。如定期舉辦知識產權法、大學生道德修養等方面的講座,成立讀書協會,并組建了有益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百種書庫等,從而激起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和參與熱情。另外,有針對性地舉辦沙龍活動,傾聽同學們的呼聲,共同探討,相互勉勵,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3)加強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工作,對讀者進行網絡知識教育。近年來,我館添置了一些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備,開辟了電子讀物閱覽室與多媒體讀物閱覽室,組建了四套自動化網絡系統,即公共流通系統、公共檢索系統、光盤檢索系統和WWW查詢系統,為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提供了硬件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文獻檢索課程教學中,我館增添了光盤檢索和WWW查詢的教學及上機實習等新內容,還舉辦系列網絡知識講座和相關競賽活動。例如,舉辦如何利用圖書館講座,加深大學生對圖書館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他們對圖書館現代技術利用的能力。又如,舉辦如何制作主頁講座,開展“南郵圖書館主頁”的征集與競賽系列活動,贏得了學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學生的廣泛參與,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內容,提高了他們的綜合信息能力。我館還將重點光盤放在光盤塔服務器上供讀者聯機檢索,實現資源共享。此外,在高年級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和畢業設計時,輔導他們積極使用圖書館的信息設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