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堂教學提問必須精準
一言以蔽之,就是教師的提問在“精準”上出了問題。請看在《鼎湖山聽泉》閱讀課上某教師的提問,教師設計的問題是這樣的:“請找出重點段落來讀一讀,說出你的理解?!蔽覀兌贾肋@篇文章較長,初中生僅憑課堂點滴的閱讀時間,一時是難以找到重點段落的,就是再思考也很難達到老師的要求。如果我們首先不拋出這樣的問題,而是先讓學生去認真把文章讀一讀,課堂教學效果可能就會好很多。該教師所提的問題從字面上看雖然比較容易,因為一個已經(jīng)具備語文教師閱讀水平的學生,找出一個重點段落是可能的,但對篇幅較長的課文,學生在閱讀時間不足的情況下要找重點段落卻是難題。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教師的提問就不夠精準。“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我們在課堂上的任何一個提問都不能隨意,而應堅守“精準”。所謂“精準”,就是出發(fā)點和針對性要明確,問題要恰當,準確無誤。這里的“誤”無非指向兩個方面,一是不要將學生引入死胡同,讓學生永遠解不開老師所設下的“迷魂陣”;二是不要將學生引入“歧途”,讓學生形成一種“唯師不可”和“唯師是從”的錯誤理念。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堅持的做法是:每向?qū)W生拋出一個問題都要圍繞重點、針對難點,爭取做到目標明確,尤其注意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層次的分明。譬如教學的《沁園春•雪》,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就已接觸過《七律•長征》這種氣貫長虹的偉人詩篇,學習《沁園春•雪》應當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認真而有效誦讀的基礎上,筆者讓學生去感悟一字一天地、一字一世界的藝術(shù)價值。
二、課堂教學提問必須適度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課堂里,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不少傾向性問題:如教師的課堂提問游離于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之外,具體說來,是重視和突出語文教師教學的人文性,似乎想把一篇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實上這不可能,也完全沒有必要。再如,教師的課堂提問游離于文學作品的本質(zhì)之外。具體說來,但凡文學作品都有其本質(zhì)特征,作家也有其本質(zhì)特征。例如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就以現(xiàn)實性而聞名。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作就以浪漫性見長。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問必須把握這兩方面的本質(zhì)特征,堅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課程的特點去設計適度的問題。對于問題的適度性,筆者有這樣幾方面的思考:首先是提問須適合所有的學生,實際上這并不是要拿一個單獨的問題去“套”所有的學生,而是用“一個方面”的問題去分層適應所有的學生。其次,是從一篇作品本身所具備的文學樣式和語言表達的特征設計適應學生探究的問題。
應當說,這也是我們減輕學生課堂負擔的一個必備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非常注意因人設問,總是將能夠引領學生去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鑒賞的問題由淺入深地拋向?qū)W生。在“拋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挫傷學生的探求積極性。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個體意識,自尊心很強,在拋給學生問題時,筆者總是先讓學生挑自己喜歡探究的問題。這里隱含著一個理念,即不能強迫學生去回答問題。強迫提問會讓學生形成一種高壓下的自卑心理,導致學生不愿積極進行探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內(nèi)容豐富、文筆細膩優(yōu)美的散文,也是我們語文教師教材中的傳統(tǒng)名篇。
教學時,筆者先滿懷激情地對學生說:“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迷人春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無窮力量。自古以來,眾多文人墨客都在傾情描繪著美麗的春天,如賀知章的‘二月春風似剪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朱熹的‘萬紫千紅總是春’。今天我們學習的《春》也是描繪春天的,那朱自清的《春》又是一種怎樣的春,又有怎樣的風味和異樣的精彩呢?”這樣的巧妙提問,充滿激情,意境深邃,使學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發(fā)了學習情趣,也促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作者:郁大秀單位:南通市通州區(qū)四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