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課堂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質量控制的核心環節,也是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文從教師、課堂教學過程和學生等三個方面分析了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把握教學方向,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促進知識傳遞,培養學生學習觀念,強化內容吸收;通過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把控,全面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教學質量管理和評價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核心和關鍵,教學質量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既是高等教育和高校發展規律的需要,也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需要。隨著新時期新階段教育發展戰略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要求,創新人才的培養更是時代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能夠促進國家建設發展,提升國家綜合實力。課堂教學是高等學校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傳播知識和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和途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升高校教學質量乃至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目前高校課堂教學在教和學兩個方面都存在效率低的問題,且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偏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勢在必行。
一、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把握教學方向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之一,教師的綜合素質、業務能力、教學水平對課堂教學質量有直接的影響,鄧小平曾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宏觀把握教學方向。首先,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從心里熱愛這份事業,身正為范,為人師表,在教學中花時間、花心思,只有這樣,才能上好一門課,教好一屆學生,并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傳授知識的快樂,同時,要注重自身氣質的培養和人格魅力的塑造,要以高尚的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去吸引、影響和感染學生。其次,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應有更高的高度,針對某一學科的知識,教師應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把握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向,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進行課程的學習時,大多僅停留在課程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上,而教師應從更高的高度給學生講解本課程、本專業在整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讓學生也能了解課程和專業的狀況,這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次,教師要對學科的知識體系有全局性的把握,針對專業課教學,要把握好本專業所有的課程知識體系,明確本門課程在其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課程的相關關系,教學中引導學生串聯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把握。另外,教師應拓寬自身知識儲備的廣度和增加相關內容的深度,所謂學高為師,教師只有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夠靈活自如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身需要有一桶水。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擴充知識儲量,并將本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前沿和發展動態反饋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研究興趣和學習欲望,有利于學生緊跟學科發展動態,增加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還應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教育教學過程中,涉及多種教育學內容,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方法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學理論內容也在不斷發展和革新,教師在從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緊跟時展。
二、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促進知識傳遞
課堂是教學過程組織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要加強課堂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促進知識傳遞,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首先,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與學方法的統一。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概念性的內容適合采用講授法,將概念性的內容和原理性的內容直接傳遞給學生,增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過程,而與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的內容采用實踐教學法效果更為理想,知識的綜合應用采用小組討論能增強學生的思考和應用能力,因此,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其次,做好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集中體現,涵蓋了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等幾乎全部的教學項目,好的教學設計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設計是備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做好教學設計,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和模式,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減少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再次,基于能力提升和學生就業組織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內容組織時,要將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就業需求放在首位,適時地補充和擴展相關行業的專業內容,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聯系實踐應用,讓教學內容回歸工程實踐;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根據課程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基于能力導向組織課堂教學,夯實專業理論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知識的傳輸質量和課堂整體效率,目前課堂教學形式單調,特別是學生參與度相對較低時,課堂整體教學質量偏低;針對部分內容,可以選用多種教學模式;教學是師生之間主動并互動建設的共同過程,通過問題回答、小組討論和匯報等形式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構建課堂參與氛圍,增強師生互動過程。另外,要以教師的科研促教學,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和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自身的科研工作摻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控制,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促進知識的傳遞效率和質量,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培養學生學習觀念,強化內容吸收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另一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度,就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目前,部分學生認為大學期間課堂中所學知識在以后工作中應用度低、用處小,以應付考試的想法去聽課、去學習,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大學是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階段,也是學生的黃金青春年華,而學習理應是青春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外部學習環境的設定去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激情,對未來滿懷期待,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再次,培養學生快速學習、實時學習的思維習慣,知識和信息爆炸式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只有快速的學習才能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速度;信息和知識是開放的,接收信息和知識的形式和途徑很多,接收的信息量也很大,遇到新的知識就要實時地去學習,避免大量“后面再學”的累積,養成一種學無止境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理念,從內在提高對知識的接收度。
四、結語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國家對教育和教學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控制內容,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教學研究和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學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關注的焦點。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在實踐中研究、改革教學,在研究中進行實踐,不斷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治亞,李建東.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J].中國高校科技,2017,(1):11-13.
[2]陳月華,任萌,魏東輝,劉瑤.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8):72-73.
[3]朱國成,王闖,任伯幟,張鵬,王麗.提升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水力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3):99-102.
作者:侯保林;任伯幟;鄧仁健;李志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