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利用的初中歷史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初中歷史教學資源在使用時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讓學生帶著懸念看歷史資源
教師在給學生看歷史資源時,往往只注意到想把學生引入學習情境,卻沒有注意給學生留一個懸念。教師可以試想自己看一本小說時,如果這本小說是平鋪直敘地寫到最后,教師也只會草草地瀏覽這個故事;然而如果這個故事的懸念性很強,內容環環相扣時,人們就會被故事吸引,愿意從故事的蛛絲馬跡中尋找結局。學生在學習歷史時要保持有同樣的心情,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看歷史資源時,也要留有懸念讓學生思考。比如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時,教師如果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青銅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沒有留懸念,學生就會把它當故事看。然而,教師如果換一個策略,給學生播放一段春秋時代戰場上使用的劍,又播放一段日本刀的鍛造片斷。在學生對這個知識產生好奇時,教師告訴學生,過去在戰場上,人們發現青銅器很軟,通過不斷的嘗試來提鍛造技巧,中國人發現了鑄劍的方法。日本人學習了中國的鑄劍術加以改良,這種技術成為它們打造日本刀技術的基礎。然而,在飛鳥時代后期這種煉刀術失傳了,而在唐朝時期,中國的鑄劍術精髓也失傳了。這造成了時代越靠后,中國和日本的鍛造刀劍的技術越來越差。它們為什么會失傳呢?教師勾起了學生心中的懸念,學生很想知道是否通過了解歷史的碎片可以恢復遠古時期的煉劍技巧。這種懸念促使學生愿意自主接觸青銅器知識,完成歷史學習。
(二)讓學生帶著思維看歷史資源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會發現學生常常接觸這些錯誤的歷史資料,然而教師的時間有限,不能阻止學生去閱讀一些錯誤的資源,如何讓學生挑選正確的歷史資源成為部分教師頭痛的問題。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教師與其讓學生分辨什么是好的歷史資源,不如引導學生學會思辨,如果學生能自主思辨自己了解的歷史知識,他們就會客觀地得出歷史結論。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時,學生除了會閱讀課本以外,還喜歡看目前非常流行的歷史資料《明朝那些事兒》,然而這本書中有許多歷史資源是未經過嚴謹考證的。教師與其讓學生不要閱讀這本書,不如引導學生同時看黃仁宇的作品《萬歷十五年》,由于這兩本書講的是幾乎同一時代的事,它們講述的很多歷史事件都有重復性,學生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以后會很愿意看看《萬歷十五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當兩本書中的歷史觀點、歷史事件講述有出入時,作者是如何看待這些歷史事件的。這時學生會發現學者會用嚴謹的歷史文獻舉證自己的觀點,而娛樂性的小說卻是含糊帶過自己說的歷史事件。學生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就會自己自主辨析。
(三)讓學生帶著目的看歷史資源
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時,如果沒有給予學生學習的目的,學生在參加實踐時有可能會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學習些什么,在參與實踐時就會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時,要強調實踐的目的性。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輝煌的隋唐文化》時,可以引導學生去參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并要求學生寫出博物館中遺留的隋唐文化研究。學生由于抱著目的去參觀博物館,他們就會一邊參觀一邊思考與研究相關的問題。
二、總結
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歷史教學資源時,學生沒有有效地利用歷史資源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出現了偏差,教師只有提出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有效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歷史資源,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管燕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