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影視資源的高中歷史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影視資源再現歷史畫面的功能,對突破重難點有著積極的作用。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要看教師和學生對重點的掌握和對難點的突破。所謂教學重點,就是那些能夠起到關鍵作用的知識和問題;而教學難點則是那些教師難以講述清楚或者學生難以理解的那部分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解決與否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如在學習一些歷史事件的時候,雖然有一些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可以選用,但是文字圖片的呈現對學生的沖擊力是比較小的,因為畢竟文字圖片是靜止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而如果把影視資源作為教學的資源,則會把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瞬間重現,這些栩栩如生的生動畫面就會把學生帶入歷史人物活動的舞臺,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有利于對教學重點的把握和教學難點的突破。例如,在學習“諾曼底登陸”這段歷史的時候,學生需要明白蘇聯為什么一再要求盟國開辟第二戰場,盟國為什么一再推遲登陸的時間,發動登陸有什么歷史意義?對于這些歷史問題如果只單純利用教材,雖然能夠講述明白,但是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有一定的難度,于是筆者把這些歷史問題展現出來,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諾曼底登陸》和《拯救大兵瑞恩》的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在電影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不僅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基于影視資源,展開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所有的影視資源都不是對歷史的簡單再現,融合了作者對歷史的理解,并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歷史作品的時候,不能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眼球,而要通過課堂的設問、提問、討論、總結等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歷史現象的思考,提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尤其是歷史批判能力。從而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歷史和歷史文學以及歷史影視文學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歷史人物曹操,在歷史教學中,他應該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一位大英雄;但是在歷史文學中,曹操是一位奸詐多疑、心狠手辣,是一位奸雄;京劇中的他,陰險無比,是一位奸雄。這樣大的反差,怎樣識辨?原因何在?怎樣評價?只有通過歸納、探究、對比、評價等環節,學生的歷史思維才能得到培養和鍛煉。
二、影視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影視資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鐘是精力最集中的。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這幾分鐘的黃金時間,在課堂導入上下足功夫。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具有行、聲、色、情、意相結合的特點,具有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特效,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這一段歷史的時候,筆者給學生播放歷史紀錄片《南京大屠殺》的片段,通過尋訪在南京大屠殺中的見證者、幸存者、侵華老兵和大量歷史資料,真實地記錄了日本在南京制造的屠殺三十多萬人的慘案,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本質,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一幅幅日本侵略者的丑惡嘴臉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此時無需言語,就能激發起學生的思想共鳴,達到了“課伊始,意境即生”的藝術境界。
2.找準切入點,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標中,要求就是在教學手段的輔助下,引導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只有找到了合適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大幅度提高。歷史事件和時間上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征,是學好歷史的重要環節。在歷史教學中,要重點突出,學生自己能看懂教師就不講,節約出一些時間來觀看影視資料,通過對一些歷史時刻的經歷,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學生在看完《鴉片戰爭》這一影視資料以后,筆者引導學生以“落后就要挨打”為切入點,展開辯證的思考: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不一定挨打;落后挨打合理么?由這些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影視資源在小結中的合理運用,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和機械再現,更應該是幫助學生理清這節課思路的重要一環,有助于學生價值觀的自動生成。教師運用影視作品,并結合講解和學生的思考,以情激情,學生心靈上受到啟迪、得到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理的認同,從而受到思想的教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總之,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把影視資源融入高中歷史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究、去摸索。只有這樣,影視資源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好地為歷史教學服務。
作者:林三焲單位:福建省泰寧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