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初中歷史是中學生學習中國“四史”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學生可以學習到中國共產黨從出生、幼年、青年到成熟的成長史,可以看到從落后腐朽的舊中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如何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走在世界前列,可以學習到中國從落后被動挨打到逐步發展壯大的歷史。但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對愛國主義的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亟須解決。
一、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不足
因為歷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不高,學校不重視,課時少,這使學生沒有足夠的課時去學習歷史,形成了“歷史是副課”的想法,在課外也不會主動去學習歷史知識,這些原因導致初中學生缺乏對歷史知識的積累。
(二)教師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挖掘不到位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歷史上的愛國事跡、愛國人士數不勝數,他們身上體現的不懼侵略、勇于搏斗、大膽創新的精神永垂不朽,但是在實際中,教師卻對這些愛國素材挖掘不到位,教學中過分注重對考試大綱的要求,而忽略了對愛國主義情感的構建,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就很難實現。這使很多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沒有正確的學習觀和目的觀,他們覺得學習歷史就是為了單純地應付考試。
(三)愛國主義教學方法比較枯燥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但是實際的初中歷史課堂卻并非如此,大多數歷史教師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式比較枯燥,很多學生將歷史課堂視作“睡覺課堂”“休閑課堂”。
二、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對愛國主義教育的不重視
在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學中出現的各種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當前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是分數至上觀念的長期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些教育觀念的不良影響,學校對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不重視,重知識的教育理念長期得不到改變,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建立長期得不到重視,教師也固守傳統,因循守舊,不去創新。
(二)初中歷史教師自身素質不過硬
很多初中教師固守自己所學的知識,沒有終身學習的理念,不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所講的知識大部分為教材上的知識,總認為這些知識是自己講過很多遍的,能夠倒背如流的,殊不知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自己若不緊跟知識發展的潮流及時給自己的知識庫填充新的“血液”,終將被淘汰。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建議
(一)重視歷史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初中歷史學科在培養愛國主義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以實際行動重視初中歷史課堂的正常開展,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課時學習歷史知識。歷史教師也應該對自己的課堂重視起來,讓學生能在歷史課堂上汲取知識養料;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庫,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點,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能夠輕松應對新時代的初中生。
(二)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愛國主義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應該保持正確的立場,不應該帶有嚴重的個人情感和個人傾向,運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做歷史評價。歷史教師應該正確帶領學生去評價歷史中的人物和歷史事件,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愛國行為和愛國運動,從而銘記歷史,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感。其次,歷史教師應該科學地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在實際中避免狹隘觀點,讓學生在學習屈辱史的過程中激發滿懷的愛國主義熱情。
(三)深入挖掘愛國主義的教學素材
1.對歷史教材的深入挖掘中國歷史涌現出了數不勝數的愛國主義者、愛國主義事跡,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具有愛國主義優秀傳統品質的史實。所以,教師應該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努力鉆研這些歷史知識背后的細節,讓學生從歷史點、線的全面結合,達到“把分散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與從未中斷的中國歷史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整體”。2.深入挖掘鄉土資源對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應該充分挖掘鄉土資源,而這些鄉土資源包括當地的歷史遺址、文物、文獻和傳說等。
(四)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創新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活躍課堂,為課堂增添活力,在歷史課堂中始終貫穿愛國主義主線,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綜上所述,學生是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要想真正實現愛國主義的教學目標,讓每一位中學生成為愛國主義的踐行者,學校和教師可以從上述各個方面做起,在實踐教學中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挖掘愛國主義教學素材等,通過各種手段激發中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中學生的愛國精神,為更好地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黨芳妮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