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認知能力下入學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提高大學生學習能力
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是大學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大學生首要的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在大學階段,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包括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等,因此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應著重培養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大學學習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自主性,大學里許多時間是自己支配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提綱挈領式的,而課后時間則是留給學生思考、領會、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的。二是專業性,大學學習圍繞著專業方向展開,在基礎知識之上更加注重某一專業,是一種高層次的專業學習。三是廣泛性,大學學習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和渠道吸收知識,不僅學習專業知識,也可靠廣泛的興趣去探求本專業之外的知識。四是創造性,大學學習中許多問題都是沒有標準答案或者根本沒有答案,需要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知識開拓思維,展開想象去尋求答案。在日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加重視知識、經驗的傳授,學生往往更重視知識的吸收,即認知本身,而對非認知因素重視不夠。學生能在學校學到知識、思考一些問題,但一般都是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思考、被動地接受知識,如何讓學生更會學習、更會思考呢?這就是學會學習。前一個學習是指學習的學習,也稱元學習。元學習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知識、經驗獲取),還是一個情意的展現過程。這個展現過程既包含著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意志等的體現,還包含著教師、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投入程度,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感召力、感染力等,這些都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個情意的展現過程,就是非認知能力作用的體現過程。在入學教育中,重視學生非認知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盡快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堅定學習意志,在此基礎上培養專業興趣,使學生的思想在千錘百煉中逐步得到轉變,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加強大學生修養
在大學生入學教育過程中,會涉及大學學習、大學生活、大學學涯規劃、大學生心理調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會對大學生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使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完成角色轉變。但是我們發現:許多大學生道理都很明白,但踐行起來卻很難;把事情一次、兩次做好容易,但堅持做下來并逐步形成好的習慣卻很難;好習慣養成不易,壞習慣改掉也很難。這些都是在大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在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重視認知層面,而忽視了非認知層面的培養,這就造成了對學生的教育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來,最后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在校園里一方面經常遇到學生上課遲到、曠課的現象,沒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另一方面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坐姿不端正等現象突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大學生形象。更有甚者,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白天昏睡、夜晚精神,不僅耽誤了學業,更損壞了自己的健康,讓人痛心疾首!這些都是大學生思想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入學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大學生修養的培養,從點滴小處著眼,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意識、注重營造溫馨宿舍氛圍,學會換位主動關心他人,開展經常性的體育鍛煉等等。
讓學生明白意志需要錘煉,情感需要陶冶,興趣需要培養,信念需要建樹,態度需要端正,習慣需要養成,行為需要獨慎。這都是修養,大學生一旦認識到修養的重要性并堅持下來,漸漸養成了習慣,將受益終身!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大學生說的一段話:“如果一個人像參天大樹一樣挺拔、堅強,那么即便他不去憧憬溫暖的春天,春天也會把綠色帶到他的身邊;反之,如果一顆稚嫩的樹苗只知道展望未來,只知道歌頌自己的理想和興趣,而不知道鍛煉自己的身軀和意志以迎接寒冬的考驗,那么等春天真的來時他恐怕也無福消受了。”大學生思想教育也一樣,如果只是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里,并且真正付諸實施,落實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那么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只能是淺顯和表面化的。理想和計劃如果不能有效執行,只能是空想;興趣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作支撐,只能是愛好而不能成為取得成功最好的老師。大學生入學教育中堅持非認知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逐漸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這將是學生受益終生的財富,將為大學生日后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羅楚新王耿華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