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高校輔導員的入學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生入學教育是指新生入學后,高校依據培養目標和大學教育的特點,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變化和要求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與工作,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新生入學教育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新生能否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關系到新生在大學期間能否順利成長,以及將來能否順利畢業走向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因此,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對新生們進行適應性教育,引導大學新生深刻認識變化了的環境并能盡快適應。入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就在引導大學生認識并適應心理、生活、人際、學習、管理等五方面發生的變化。根據這五方面的變化,高校輔導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應該在以下五方面加強引導。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正常生活、學習、交往和發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們將來融入現代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幫助在校大學生,尤其是新生,擺脫心理困擾并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21世紀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新生入學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中學的應試教育與高考的壓力,進入高校后壓力過度釋放,學習與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容易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適應或心理障礙。高校輔導員在組織和開展學生工作的同時,要盡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狀況,尤其是心理狀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幫助作為重中之重,科學地去組織和實施,做到有針對性地及時疏導和溝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多層次、多渠道以及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因此,高校輔導員還要善于利用各種資源來組織和協助所在學院(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又需要學生、家長的共同參與;實施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既要有專業心理咨詢服務,又要有課堂知識,還需要與科普宣傳等活動相結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園安全穩定是學校其他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廣大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關系到學校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大學新生們剛從中學進入大學校園,離開父母的呵護,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他們涉世未深,但對學校周圍和外界環境又充滿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環境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疏于防范就會發生安全問題。對于安全問題,“與其補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必須進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無論對于學生的個人人身財產安全,還是對于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輔導員要樹立“說了不聽也要說”的觀念,不能因為學生不愿意聽或者態度冷淡而放棄說服教育,而是要創新教育方法,提高說教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比如針對校園防火教育,邀請消防隊的官兵現身說法,以具體的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3、道德教育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0)》的精神和要求,在未來十年,中國的高等教育將會有更大發展。高等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自覺履行公民的道德規范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應有之義,也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道德教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父母的孝順;二是與他人的相處。“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當代大學生應盡的義務。新生們步入大學校園,離開父母,開始了相對獨立的生活。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讓學生們也逐漸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通過道德教育,使大學新生更能體恤父母的艱辛,從而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由此而勇于承擔家庭以及社會責任。作為一名高素質的大學生,對父母的孝順是其履行其他各項公民道德的基礎,也是做人之本。另外,大學生進入大學需要面臨人際交往的改變。與中學時期不同,在大學期間學生們的交往范圍、交往方式和交往需求都變得更加成人化、多樣化、復雜化。比如宿舍成員的相處關系問題,大學宿舍一般是8人間、6人間或4人間,宿舍成員也是隨機安排,來自于全國各地,因此同宿舍成員在性格、經濟條件和生活習慣等方面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宿舍成員在大學四年期間基本上是保持不變的,朝夕相處容易產生一些矛盾糾紛。通過德育教育,教育新生以寬容友愛之心與宿舍其他成員和睦相處,相互之間建立起團結互助的關系,學會換位思考,正確處理自我和他人、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學會做人,學會共處。這樣才能保證新生們在大學期間學習和生活的順利進行,并形成深厚的同窗之情。待到畢業時,不僅收獲知識的文憑,而且收獲同學的友情。高校輔導員應該堅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對新生開展道德教育,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觀,最終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專業學習教育大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以學為本,但不只是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在大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綜合素質。大學不只是傳授理論知識的場所,更要為學生們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新生們選擇自己在大學中的專業時,往往因志愿填報和調劑等原因,對自己的專業并不了解甚至不太滿意。這些會導致學生們對大學所學的專業存在情緒問題,進而導致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影響他們今后在大學的學習和發展。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在新生入學期間幫助學生們認識和了解所學的專業,產生專業學習的興趣,鞏固專業思想。專業學習教育首先要進行知校愛校教育,只有了解了所在大學的校史校情,才能以學校為榮,信任學校能夠將自己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對所學專業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需要學習的主要專業課程體系結構、需要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所學專業的發展歷史和今后的工作前景等,這對新生們激發學習興趣,確立學習目標也有很大的作用。輔導員在新生入學后,可以邀請專業系主任對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習介紹,也可以邀請優秀的畢業生和高年級學生與新生座談,介紹學習經驗和方法。工科專業還可以邀請企業家和企業技術骨干作講座,安排走進企業看一看等活動,讓新生切實了解專業的實用價值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從而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當然,作為已經完成學業的輔導員,也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可以針對一些學習吃力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通過專業學習教育,不僅有助于新生樹立專業思想,而且有助于新生養成勤奮的學習態度、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
5、行為規范和紀律教育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高校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陣地,引導和促進大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成長是高校輔導員的根本職責。作為學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輔導員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需要對新生進行行為規范和紀律教育,為今后的四年管理打好基礎。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對大學生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行為規范文明,是成為合格的大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校紀校規則是大學生在校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新生步入大學殿堂伊始,乃是行為規范和紀律教育的最佳時期。學生們剛從中學時代的家長和老師監管之下,進入大學校園,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就制度而言,各高校都制定了關于大學生行為規范準則以及學籍管理等方面的校紀校規。對新生開展行為規范和校紀校規的教育,一般做法是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學生手冊》,使新生們盡快掌握和了解與大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規章制度,比如學籍管理、學位授予、考試紀律、評獎評優、宿舍管理、違紀處理等等。通過學習《學生手冊》可以幫助學生們明確學校對他們的希望和要求,讓他們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熟悉相關的校紀校規。規章制度的學習與熟知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局限于此,輔導員應著重引導新生崇尚文明,認識行為規范的重要性,強化自律意識,產生正確的行為態度和行為評價能力,從而形成自覺、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引導學生自覺地以規章制度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從根本上預防某些突發事件的產生。
二、結語
新生入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是高校輔導員在大學階段有效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為了更好的發揮高校輔導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作用,幫助新生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輔導員首先要確認自己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要在入學教育的各項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和外部資源,幫助新生們適應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變化,盡快融入大學環境,盡快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思想,增強學習興趣和動力,探索和總結學習方法,并形成科學的價值觀,為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金聲怡單位: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