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命科學專業研究生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畢業、就業焦慮
目前,絕大部分生命科學專業的研究生需要公開發表文章方才能夠畢業,博士生還需要發表一定影響因子的SCI文章才有資格答辯。這些畢業的要求往往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研究生培養規模的擴大已導致了就業機會的白熱化競爭。在研究生學歷已多如牛毛,“海歸”都已變成“海待”的大環境下,很多畢業生對就業充滿了焦慮。這其中,尤以女研究生的壓力更為巨大。據數據顯示,近年來,生命科學這個傳統的男多女少的專業的男女比例已經呈現出倒掛現象。但女研究生往往面臨著就業選擇中的性別歧視,以及婚姻家庭的更多壓力,因此女研究生心理防線更為脆弱,壓力也更大[2]。
2生命科學專業研究生心理壓力的調節策略
與其他專業不同,生命科學專業的研究范圍涉及到生命的所有方面。與文史類及其它理工類研究生相比,該專業的研究生往往對自己承受的心理壓力現狀有更清晰和認識和了解。針對其特點,我們提出了以下調節對策:
2.1積極干預,防患未然現階段,對于研究生心理壓力的處理方法基本上還是針對呈現出心理問題的學生的應急處理。我們認為心理壓力的調節應摒棄消極處理的方式,積極干預,盡早發現,合理疏導。例如入學時進行統一專業的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對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同學問詢了解,及時幫助,防范于未然,不讓心理問題轉化為心理危機。為所有學生建立定期跟進的心理檔案,了解學生心理變化,讓心理問題在萌芽階段即被解決。開設心理學方面選修課,讓學生增長相關知識,探求自身的心理狀況,建立健康心理。
2.2專業引導,施以援手院校還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讓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學生解決問題。生命科學專業的導師和研究生管理老師自身擁有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因此,校院只需要組織一定的專業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就可以讓他們有能力識別常見的心理壓力的表征,意識到心理危機的信號,并且能運用合適的溝通技巧和學生交流,從而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老師適時地施以援手,其效果將遠遠超過學生自我調節。
2.3社團公益,提升自我要鼓勵研究生走出實驗室,多參加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從平面的電腦與電腦的交流回歸到同齡人面對面的溝通協作。社交圈的擴大有益于放松心情,提升研究生與人相處的能力。這既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有時候還會收獲愛情。要鼓勵并協助學生進行社會科普,到偏遠山區支教,做孤兒院、敬老院志愿者等公益活動。研究生將自身所儲備的生命科學知識反哺給社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釋放正能量,可培養積極陽光的心理品質。公益活動中感受到的被需要和被感謝,可以豐富其內心積極的心理體驗,發掘學生潛能,提升其個人價值。
2.4校院家庭,多方合作研究生具有多重身份,在學校是學生,在家庭是子女,在社會是公民。也正因為如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將影響到方方面面。與此相對應,研究生的健康心理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力維護,缺一不可。研究生的培養將為各行各業輸送大量人才,其培養質量如何首先取決于研究生是否具備健全健康的心理。加強調研研究生的心理壓力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調節對策是研究生教育刻不容緩的任務。
作者:王洋 單位: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