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審美教育探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美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因此,作為語文教育者,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愛與美的教育,并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自主的探究美的意義,并從生活的各個細節中體會美的存在。因此,老師講課的內容既要涵蓋課本知識,又要綜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以及培養自身的愛美情趣,以此來提高對美的認識,最終達到提升自身道德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研究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對素質教育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學校及相關部門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目前,小學語文已成為了小學教育的重點科目之一。小學語文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加強對學生審美教育的培養,針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本文就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探索,并試圖通過課堂教學來分析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今,素質教育進展的如火如荼,語文教育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點科目,為學生今后的發展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小學基礎教育的關鍵是抓好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意識、文化修養。因此,學生樹立審美意識的關鍵是在語文教學中構建審美教育模式并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備必要的知識理論和全面的能力。教育通過提高人的知識掌握能力,鍛煉人的思維,從而促進人的社會屬性形成,提高對世界的認知,進而提升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人類最終的追求是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美的事物能引發學生的思考與鑒賞美的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教育與德育教育,這也是審美教育的核心理念。其次,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和欣賞美的權利,因而,促進人的和諧發展,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便成為當今審美教育的最終目標。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小學教育早已不是填鴨式灌輸學生知識的工具,現今的語文教育更注重培養人的思維能力以及如何開發學生智能、陶冶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以此來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在成人后能夠感受生活中的美,學會創造和享受生活。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的生活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應該善于觀察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善于發現周邊的美,并從中感受一些什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運用美學教育,讓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發現美和觀察美,從而具備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并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提高生活質量。在教師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教學組織過程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觀,教師就應該應用大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傳遞審美教育的知識,讓學生抓重點,抓核心地有效學習,從而讓小學生全面發展,來滿足素質教育對于小學教育的標準。經過老師傳授的審美教育,學生慢慢學會善于用欣賞的眼光來對待世界并發現周圍的美,提升審美意識和自身道德修養。綜上所述可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是小學學習階段中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任務,還是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們不能將其忽視的一項教育工作。審美教育與語文教學在實質上都具有形象生動性、情感愉悅性和自由創造性的三個共同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可從教學知識、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和課外活動等方面作為切入口。
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審美教育結合
所有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作品所占比例百分之八十左右。在低年級課文上,兒童文學作品幾乎覆蓋了課本的全部;在中高年級課文中,兒童文學作品也占了大多數。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最富想象力的文學便是兒童文學,因為它的基本內容是表現兒童生活以及兒童情感,并且兒童文學也是形式最自由,最不受拘束的文學題材。其中被入選的作品一般都為名篇,展示了世間人情,贊頌了人物豪放的情懷,例如,階級情、事業情、愛國情。
三、小學語文教學手段中的審美教育
當下文學中最動人的情節在語文教學中卻常常被語文教師忽視,導致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出現偏差,筆者認為提高小學教育的審美水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重視文學培養當下,語文課文中的文學因素以及語文特有的熏陶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尤其重要,因此將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該從這個方面進行整體上的提高。在教授課程時,讓學生感受到“整體”才是重中之重,其次,文學形象必須完整。
(二)采用形象教學法
語文美育是我們所說的一種形象化教育的教育方法,學生是被媒介中的一個個鮮活形象感染的。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這種教學可以說是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形象大觀。而我們教師則要充分合理地運用教材中那豐富的精彩的插圖,科學大方的板書,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調動各種藝術手法,以鮮明活潑的形象和豐富多彩的表象運動來使自己的審美內涵得以推廣,有效地將形象與思維合理對接,讓學生在形象世界里肆意遨游,從而在審美中享受到無窮無盡的愉悅感。因為色彩和線條、圖形是學生對外界事物最敏銳的覺察力。多媒體科教作為現代教育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識字、閱讀、作文教學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多媒體課件的身影,而其能夠使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是它的主要作用,突出知識的形象性、生動性也是我們要注意的重點。
(三)讓兒童自由的天性受到保護是作文教學中的重點
席勒曾經講過,審美教育的實現可以利用自由的方式使人成為必然的存在,這體現出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學生來說,大自然中奇妙的生物、一草一木都吸引著他們的目光,這種天真無邪的心理是成年人無法感受的,這種真實情感的表達不應該被駁斥與否定,因此,作為教師與家長來說,應該支持孩子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應該避免用成人的想法去禁錮孩子的思維。作為教師,一定要專注發展孩子多才的個性主張。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某些相對成人化傾向的語言加以糾正,并支持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向一種貼合孩子的審美心理需求和特征的審美境界靠攏。這也說明,審美思想是教師在作文教學的問題上必須遵守的原則。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中得到情感的升華,從而能更好地接受美與愛的教育。
(四)小學語文教學環境的審美教育
眾所周知,環境是無聲的,但在學生培養個性情感,鍛煉心理素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長知識才能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環境對其的影響。學校應該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例如,頌揚偉大祖國的詩詞、新三字經、優秀學生的照片、事跡,世界名人肖像,并在學校的邊角甚至走廊的各個角落展現出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學生自編自創的手抄報張貼出來,使學生在美學視野下的教學環境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育人環境,是一門隱性課程,雖然,美育的培養無關升學、利益,但它對人這一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并深遠持久的。為此,學校不能忽視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應該讓學校環境美、氣氛美的教育作用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使學生在美的環境里接受教育,反之也讓教師自身的情感和情懷在語文教學環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
四、結語
美育在人的精神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在語文教育中,實施美育有幾個需引起特別重視的問題,首先,實施美育要注重聽、說、讀、寫全面結合,相互促進;其次,要將語言方面的訓練和思維方面的訓練結合起來,把知識變成技能;第三,要注重學生智力方面的發展,自覺地遵守語文教學上文道統一的原則,不要讓美育變成單純講美學知識的理論課;最后,要將美育與其他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知識的融合,使學生最終成為一個敢于表達真情實感的人,一個完整的人。
作者:管苗苗 單位: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第二篇:語文教學中培養審美教育
【摘要】美育也叫審美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欣賞美的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對人生情趣與理想的追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將美育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培養策略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生動優美,豐富細膩。它的表情達意不僅十分準確,它的語法、修辭、韻律也都具有審美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語言的分析與欣賞,來引導學生領會語文的語言美與情感美;也可以通過課文的朗讀帶領學生體驗文中形象之美。而且,小學語文課本中還包含著非常豐富的自然美、人性美等等,這些美能夠讓小學語文教學變得賞心悅目、富有情趣。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美育滲透,喚醒學生的心靈,奏鳴優美的樂章。
一、走進語文教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與運用祖國文字的時候,也要將美育的培養與知識的傳授結合在一起,將教材中的審美內容與對學生的教學結合在一起,讓語文教學過程變成一個審美的過程。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在課本中感受美、欣賞美并且創造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愉悅自己的身心、陶冶自己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靈。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流暢優美,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知識。教師要認真體會,并指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如在學習《江南春》這首古詩的時候,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人杜牧在詩中描繪了一幅明麗而可愛的江南春景。我首先為學生們播放了一個明媚的春景圖,讓學生用所學過的詞語來描繪他們所見到的景物,并以此來引出本節課的講述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注釋,一邊朗讀古詩,一邊發揮自己的想象,從中體會詩中的意境,感受古詩語言的優美與詩中景色的意境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鑒賞能力。學生們仔細品讀,細細賞析,每個人都對江南的風景有了一種向往與憧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與審美情趣的培養,利用教材中精美的語句、生動的語境,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教師要把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可以觸摸的審美形象,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語言品味感受自身的審美實踐,逐漸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二、創設審美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語文教學中,情景交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情、蘊含在課文之中,境,則是通過課文內容所構成的完整畫面。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置身于豐富的、形象的氛圍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借助生動的語言、精彩的講述、形象的表演、先進的教學手段等,為學生創設一種審美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在學習《永遠的白衣戰士》這篇課文時,我為學生播放了關于非典的短片,讓他們了解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一輩子難以忘記的。然后,我為學生朗誦這篇課文,一邊吟誦,一邊播放音樂,讓學生的情感在音樂中復蘇,體會護士長葉欣的美好品質,感受護士長葉欣的美好形象,從而產生對美好人物的贊揚與欣賞,甚至還有向文中人物學習的激情與行為。學生的感情通過音樂情景的創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深深地撥動了學生心中那根美育之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審美情境已經是指引學生入情入境的一種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借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和美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審美情境中,親身體驗景中之情,領略意境之美。
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課文,不僅語言生動優美,形象細膩,而且還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有的激昂,有的悲壯,有的委婉,有的熱烈。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包含的內涵,感悟課文中的深刻情感,激起學生的內心世界,與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實現。品讀、細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能讓學生細細品味課文中的內涵,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觸動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讓學生感受課文中的情感美,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比如,在學習《沙漠中的綠洲》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觀看關于沙漠與綠洲的多媒體課件,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此后,學生就盡情地徜徉在廣闊的沙漠之中,欣賞了沙漠中的綠洲。在讀完之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說:“沙漠中的綠洲真美啊!”有的說:“綠洲中的花草讓人看著真舒服。”有的說:“我真想去沙漠中看看?!睂W生們朗讀著、討論著、表述著,越說越興奮,激動的表情溢于言表,擋都擋不住。教師在朗讀課文的時候要富有節奏感,語速要適中,感情要充沛,這樣才能刺激學生的聽覺,讓他們產生愉悅感。學生的朗讀,也要將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態度,感受作者的情感,領悟文中語言的美妙色彩。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朗讀的空間與機會,充分體驗課文內容,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總之,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是一個既復雜又重要的統一體,它里面的因素有很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內容,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將審美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形成一個健全美好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劉華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江西教育,2006(06)
【2】周曉兵.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審美教育應有的四步曲【J】.文教資料,2006(11)
作者:程莉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第三篇: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幾點思考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現狀,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問題,論述了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特征及作用。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重點分析了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教育;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不僅具備提升閱讀能力、陶冶情操的功能,還充分發揮著積極的審美教育功能。審美教育能夠保證學生具備完善的審美思維,具有完整的人格,對正處于身心發育階段的初中生來說尤為重要。審美教育在初中學習階段應該受到充分重視,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審美能力的構建具有重要影響。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探討
審美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當前的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應該利用教材內容,對初中語文中的詩歌和散文進行內容上的拓展,積極引導學生的審美觀。正確的審美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烈的人文情懷。
二、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特征及作用的思考
1.審美教育的特征
考慮到不同學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進行審美教育時應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初中語文教學應該基于教學內容,重視教學過程。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育特點,以及語文課文中所表達的審美特質,利用語文中特有的表達美的元素,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文字,進行“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辨析,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使之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
2.審美教育的作用
審美教育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學生的審美心理、審美觀念以及審美情感都會積極影響到語文教學過程,教師要對之進行適當、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學生只有具備健康的審美心理,才能更好地和世界進行審美溝通,發現世界上諸多美好的事物。
三、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索
1.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元素
教師要利用好課本中精心挑選的內容,充分挖掘其中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等相關內容。要做好這一點,首先,教師應該重視朗讀環節。教師應在課堂中進行領讀和泛讀活動,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體會文章豐富的情感,理解文章的韻律。其次,教師在具體的講解中,應該重視文章中的關鍵詞語以及點睛之筆,在讓學生熟悉文章框架結構的基礎上,了解文章主題的切入點。最后,教師應保證合理開展情感誘導教學,通過情境創設,保證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課文中的意境,領悟作品的美感。
2.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結合教學實際經驗,在進行審美能力培養方面,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審美感受能力的方法。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課文講解時,不能僅僅關注于字句的理解,而應該從整體上宏觀地對課文進行把握,更好地體會寫作背景,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整體特點、節奏、韻律等。第二,還應該注重學生審美想象力的培養。結合原有的認知水平,促使學生審美想象力的提升。
3.結合學生自身特點
進行審美教育一般來說,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不是由客觀對象決定的,而是自身個體決定的。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具體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審美教育方式。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愿意接受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點,利用適當的教學技巧,不斷激發學生發現美、尋找美的樂趣,讓學習過程充滿強烈的動力。另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記憶力的特點,訓練學生記誦一些經典作品。教師還應調動初中生豐富的想象力,讓其切身感受到課文中所表現出的美感,這也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方式之一。
四、結語
在美學教學中,融入了人格教育、趣味教育、感性教育等多種手段,因此教師一定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升華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健全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馬濱珺.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審美立人教育[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4).
[2]劉鎧茹.淺析語文審美課程校本化[J].語文學刊,2010(16).
[3]龍洋.回歸語文審美,催生“樂學”狀態[J].時代教育,2013(18).
作者:許海燕 單位:東臺市時堰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