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育指的是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開展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進行培養。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文質兼美,涵蓋了十分豐富的美育內涵。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語文教材為依托,挖掘課文中的美育點,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滲透,使學生體會美、感知美,提高審美能力。文章分析闡述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以期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美育;滲透
一、通過重復閱讀,體會語言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既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也應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以此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作品,在修辭手法、遣詞造句、思想內涵等方面具有較強的藝術價值,也涵蓋了較為豐富的美育元素,值得學生反復閱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初中語文課文內容都是精挑細選的,與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十分吻合,且文章內容蘊含較強的社會哲理,反映出一定的現實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語文教材,通過理解教材內容,體會文章的意蘊美、修辭美、音律美。教師也可以重點讓學生閱讀具有意蘊美的部分,讓學生仔細揣摩,對文章的意蘊美有一個更深刻的體會。也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通過閱讀這種方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對古詩文的律動性、合轍押韻、平仄交錯等形成一定的語感,對散文中的修辭手法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體會。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文章中使用的一些修辭手法,并分段品析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品賞能力。
二、拓展學習內容,感受文字美
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滲透,“新課標”逐步成為新時期的教學標準。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環節,拓展教學內容。針對書法內容,除了給學生傳授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書法練習,讓學生通過臨摹書法作品,體會書法中蘊含的美,感受漢字的魅力。漢字間架結構的書寫、寫字過程中力道的掌握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需要學生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反復體會,十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審美素養。而且,書法知識本身也蘊含了深刻的美學內涵。尤其在“新課標”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教師對學生開展書法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初中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中包含了一些讀寫方面的內容,其中就有書法作品。教材中也收錄了許多書法大家的作品,比如、啟功等的書法作品,體現出了漢字書寫的重要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欣賞、啟發學生讀帖、鼓勵學生臨摹三個層面開展。欣賞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讀帖能使學生進一步對漢字之美形成深入理解,而臨帖則是實際書寫書法作品,這種親自嘗試突破了學生認為書法難學的心理障礙,使學生邁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同時也在實際書法創作中提高了自身的審美品位。
三、認真品味分析,欣賞形象美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維能力,也具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因此,教師可以在這一階段為學生引入一些人物教學,這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匹配,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也應注意發揮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美好的人物形象始終都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更是學生追求和向往的目標。將榜樣人物導入課程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動機,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也便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為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語文教材作為依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文通讀,旨在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主旨。同時,教師也應注意鼓勵學生對課文中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進行感受,分析品味相關人物的描寫,進而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剖析,分析總結人物的優秀品質,這會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激勵精神,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意識。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尋找現實生活中是否有與文章中人物具有相似性格特征的人,并將二者的形象聯系起來,通過對比、分析、品味,更加精準地欣賞人物的形象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人物的衣著、動作、神態以及人物的語言和個性特征,并深入分析人物產生這種性格的根本原因,并同課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聯系,找出二者生活經歷等的相似之處,并歸納出二者的共同特征。通過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及分析品味文章中人物的內涵,提高學生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分析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提高寫作能力,體悟創造美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寫作是對自身的語文能力進行靈活運用的表現。同時,語文寫作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因此,教師應注重平時讓學生練筆,使學生學習創造之美。教師對學生開展語文寫作教學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即閱讀與實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對課內及課外的佳作名篇進行欣賞,并從中汲取知識。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閱讀名篇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構思及內涵進行學習,然后將這種知識體系進行內化吸收,使其變成自己的知識,以便運用在寫作中。此外,教師也應讓學生欣賞和閱讀一些散文和古詩,感受語言之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強化指導,使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創造,體悟語文的創造之美。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可以反映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扎根于生活的人才可以創作出絕佳的文學作品。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挖掘社會、社區、家庭、校園的美。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主題作文寫作活動,并鼓勵學生根據不同命題去體驗生活,以此感知生活,進而能夠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的過程中,可以著重從審美角度去分析作文內容,以此考查學生是否真正領會到了教材中的語言美,是否真正對課文的知識形成內化并靈活運用。教師可以從提高文章審美內涵角度點撥學生如何創作。反映社會現象和內容,不過是一種基礎的、淺表的表達,更重要的是要透過現象描寫揭示內容的實質,體現事件蘊含的內在美,讓讀者閱讀后可以產生一種美的享受,如余音繞梁獲得一種長久的品味,這才能算作一篇成功的作品,也才能夠確保學生可以通過寫作使自身的審美能力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五、感染熏陶,領略情感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語文的情感美是建立在善良、真誠、美好三者和諧統一的基礎之上的。情感美不僅包括偉人的豪邁美,也包括鄰里之間和諧相處的平凡美。雖然美的形式不同,但其意義是相同的,都是人類高尚、純潔、真摯情感的匯集,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懷。同時,教師也應讓學生理解,課文中以刻畫人物的方式對真實情感進行表達,而這則是更深層次的事件的意蘊之美,是一種人類情感的共融和集中表達。讓學生在理解真、善、美的基礎上,去領略人物和事物本真的情感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審美能力。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情感美。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全部是佳作名篇,而且每篇課文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對學生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進行體會,以此提高學生對文章內涵的認知。在學習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自主查找資料,對課文的歷史背景有一個了解,進而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思考,以此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尋找課文中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以便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理解和把握。教師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可以逐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領略到文章的情感之美。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意境,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學習空間,使學生可以通過動態、靜態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文章的意境美進行感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體會文章中人物的美,并透過現象看本質,進一步領略文章的情感美。在學習一些具有強烈人物個性美和意境美的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為學生展示課文中人物的心靈美以及意境美。在欣賞人物個性以及欣賞自然風光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優美的錄音,使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受到雙重刺激,確保學生能夠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體驗文章的情感美。在觀看視頻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在體會了文章的意境美之后,學生的朗讀情感也會得到提升,會更好地朗讀出文章的情感韻味,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學生通過這種情景交融的教學形式,對文章的情感美有了更深切的體會,激發了學生體會情感美的意識。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主要學科,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美學教育教學工作來說,它對學生的美學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美以及生活中包含的美,并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以提升。同時,也可以夯實基礎階段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作者:楊萬里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華家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