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閱讀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閱讀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優勢
語文學習,并非只是學習課本,生活中處處生意盎然的情景都可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課外與語文有關的優秀讀物中也有很多與生命價值有關的文章,足以震撼我們的心靈。如滲透著真善美的《情感讀本》,教會我們面對生活的《心靈雞湯》都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注重人文教育。老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結合課文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及時教育學生珍惜生命,杜絕生命安全的隱患。例如,極力渲染親情友情的溫暖,讓學生感受到關愛,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珍惜生命。
二、閱讀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滲透生命教育,需要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深刻挖掘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會有與生命相關的積極因素,老師可以引領學生與作者、與文本對話思考、拓展探究,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一次生命歷程的深刻教育。
1.情感體驗,喚醒生命意識
課本中有很多的文章作者本身就因受到精神和肉體的折磨才奮發而起,這種精神本身就可以給學生以震撼。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成《離騷》,我們在學習他們的作品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飽受的挫折和打擊,學習他們流芳百世的作品。當學生在讀他們的作品時就會有眾多感觸,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文的時候他們就會去認識作者,觸動內心深處的那根弦,激發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送東陽馬升序》一課時,作者宋濂在勸勉馬生時,用的是自己的現身說法。學習這一課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內涵,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那種積極的精神,把這種正能量注入學生的血液中,喚醒學生珍惜生命積極奮進的意識。
2.個性解讀,領悟生命意義
選入教材的課文是我們分析最透徹、解讀最深刻的文章。課文含義很豐富,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心理世界和不同經歷對文意進行發掘。我們在閱讀九年級下冊第七課《熱愛生命》時,可以感受到小說主人公的那種求生的欲望。學生讀完以后,不必先去分條分理地講解課文,要給學生留出“震撼”反思的時間,厘清為什么主人公要這樣堅持,乃至與死神作斗爭,并獲得最終勝利。這一切皆源于對生命的不放棄。由此,我們可以聯系小說《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在荒島堅持生活28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重回“人類世界”。這些作品中透出來的都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珍重。對于這些課本上的文章,閱讀時只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即可,不必大講特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震撼,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多種對話,思考生命價值
學生因為知識儲備的不同,閱讀能力的高低,對文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學生能夠理解文章透出來的生命主題,而有的學生卻只能理解表層含義。所以,在閱讀文章時,需要老師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探究文本,與文本對話,讓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溫暖到學生的心靈。學生如果能夠和文章的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產生心靈共鳴,那么就可以把文章的內涵理解到位。當然,這個對話還包括學生與老師的對話,老師要適時點撥,稍作指點就可幫助學生理解得更深刻。此外,同齡人總有相同的看法和相似的觀點,老師還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中學生已逐漸成熟,不尊重生命是因為意識不到我們今天生活的幸福。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就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仔細讀來,就會感覺幸福像巧克力一樣甜甜地縈繞于我們的身心。只要我們尊重生命,幸福就如自來水般源源不斷,我們哪里還有理由不珍愛我們的生命呢?學生只要能夠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就會更加呵護生命,生命教育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
4.拓展閱讀,建構生命信仰
教材中的課文畢竟是文學作品中的冰山一角,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去感悟更多的歌頌生命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七課《熱愛生命》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奈和脆弱,筆者給學生播放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選段,當船撞上冰山從中間折斷的時候,人們的生命是那樣的脆弱,真是應了“滄海一粟”之說。在生命遇險的時候,金錢、權利都沒有任何價值。當主人公杰克把生的希望讓給露絲時,讓我們明白生命不僅僅是活著,我們要樹立更健康更偉大的生命信仰。在課外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蘊涵著許多的生命營養,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畢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等,老師要循序漸進地介紹給學生閱讀,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深化生命教育還需要讀寫輔助
俗話說:“讀寫不分家。”雖然閱讀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是必需的過程,但是學生往往是讀的時候淚眼婆娑,感動至深,放下書本幾天就會將之忘到九霄云外。所以,生命教育不能僅僅是閱讀感悟,還要有寫在書面上的心得體會,這樣更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對作品中生命教育的理解。筆者在上課時,就會讓學生拿出“心得體會本”,學課文的時候,也會給出學生反思的時間,把體會記錄下來,哪怕是對幾個句子的理解,也要寫下來。拓展閱讀的時候更要讓學生多感悟、多體會,感受作品中透出來的積極因子,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讀寫結合,更能夠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從而形成能力,提高個人素質,生命教育就會水到渠成。生命教育,并非只有“說教”才有效果,更多靠的是學生的感悟。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文學作品來感染、熏陶,喚醒生命的意識,領悟生命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從而建構生命的信仰,塑造健康的生命觀。語文老師要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每時每刻都要把生命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塑造積極向上的生命觀,讓學生在未來社會中書寫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作者:李蘭單位:江蘇省泰興市姚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