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實踐活動中的生命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會尊重、理解和關愛他人,能夠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和矛盾,掌握應對挫折與精神創傷的方法與技能
初中學生正處在生理上不斷發育、心理上不斷成熟的特殊時期,活潑好動,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自我中心意識和叛逆性強,容易形成交往沖突和矛盾,甚至產生如厭學、離家出走、暴力、意外傷害等不良現象。因此,讓學生學會尊重、理解和關愛他人,正確處理遇到的矛盾、挫折和精神創傷顯得尤為重要。在烹飪操作課上,學生自己動手燒菜做飯,一起品嘗勞動成果。談活動收獲時,有的學生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要感恩父母,替父母分擔家務;有的說理解、包容、團結、合作在同學相處中的重要性;有的說通過自己動手親身體驗,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享受到勞動成果帶來的快樂。開展“重習慣養成為文明奠基”專題活動,讓學生懂得人的生命沒有貴賤之分,人與人應和諧相處,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關愛他人,關注弱勢群體;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善于與他人溝通與交往,遇到沖突和矛盾時要冷靜克制,不使用極端方式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適時調節心態,自我悅納,學會承受挫折與壓力,掌握應對精神創傷的危機干預技能,培養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學生參加軍訓、逃生墻、穿越電網、信任背摔等拓展訓練項目時,經歷了艱辛和付出,嘗試了失敗與挫折的滋味,從而增強了體質和應對挫折的心理素質,同學之間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系、信任關系。
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安全防范意識,掌握基本的應急救護技能,避免身心受到傷害
自然災害、校園傷害、意外事故和公共衛生事件等對青少年的生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和傷害,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學生加強安全自護知識的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基本的應急救護技能。利用模擬現場急救室,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自覺抵制可能引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行為;遠離青少年不宜的場所,預防意外傷害和違法犯罪;指導學生當遇到災難事故及突發事件時應急處理和科學施救方法,如應對敲詐、恐嚇、火災等突發事件的技能,如何撥打求救電話,學會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傷員搬運等現場操作。學校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演練,取得了良好效果。開展衛生安全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教育,謹慎交友,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遵守異性交往的道德規范,避免受到性傷害;教育學生積極鍛煉身體,了解食品藥品衛生常識和常見傳染病的防治措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煙酒和,遠離黃、賭,綠色上網。
三、關心人類生態危機,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珍惜地球水資源和其它自然資源
近年來,全球出現了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水質污染、大氣污染等諸多環境問題,極端天氣多,歸根結底都與人類活動有直接關系。同時人口過多,要與地球的空間及資源相矛盾,與環境動物競爭。因此,樹立人口的憂患意識,關心人類生態危機,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
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活動,讓學生理解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保護生態環境、珍惜地球資源人人有責,倡導低碳生活,勤儉節約,種草植樹,不亂扔垃圾;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活動,從節水、節電、節糧、節耗材、愛護公物與動植物(四節一愛活動),做起,主動撿拾白色垃圾。完成“四個一”環保作業:做一次家庭浪費情況調查、參加一次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種下一株樹(或花卉)、寫一篇環保作文。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性,易貼近學生生活、心理和個性發展,拓寬了教育途徑和方法。把生命教育寓于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領悟生命的真諦。在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和熱愛生命的基礎上,達到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
作者:陳玉祥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