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社團作用下社區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知識滲透高校社團與社區教育資源融合后,一方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知識類、技能類的學習與培訓使社區居民完善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增強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對于社區教育的普及和全面育人方針的落實有進一步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社團指導教師隊伍為社區教育提供了人才支持。他們可以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法制宣傳、政策咨詢、知識講座等多種途徑,提升居民的文化修養,促進社區文化的進步,對社區教育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文化滲透目前,高校社團的主要成員是“90后”大學生,他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具有服務社會的美好意愿,可以在業余時間參與社區實踐活動,豐富居民的空閑生活,培養自己的社區意識,提高自身素質。例如,高校中的舞蹈協會、棋社、話劇社、體育類社團等都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提高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豐富社區文化生活。高校學生社團參與到省市級各類活動和比賽中,也為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居民的愛心幫助弱勢群體,為社會奉獻愛心,傳播正能量,使社區成員對本社區產生歸屬感,更加愿意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
(三)道德滲透高校的道德精神是指在遵循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符合學校特性、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同的道德規范,是社會衡量高校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尺度。[3]高校不僅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道德精神,而且要向社會輻射這種道德精神,從而發揮道德滲透的功能,讓高校的道德精神成為社會道德的支柱和社會道德發展的參照,使得全社會的道德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二、高校社團在社區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推進公民思想教育社區教育面向的對象是社區全體居民,但部分社區居民由于多種原因缺乏終身教育的意識,學習態度不積極。我國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部分居民甚至認為社區教育是應付性任務,缺乏一定的指導性。高校社團以社區的發展需要為基礎,以全民教育為目的,以居民利益為根本,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必將得到廣大社區居民的喜愛,長此以往,必然會對社區居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對國家形勢政策的宣傳、時事熱點的討論,既能提升社區成員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主動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同時也能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區穩定,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二)推動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公眾對社團的性質和內涵認識不足,概念模糊,常常把社團看成政治組織的范疇,而忽略了社團在經濟建設、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特別是公益事業中的功能和作用,使社團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實,社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離不開高校社團的智力支持和技術幫扶。學校強大的師資力量和社團成員的具體服務,可以有效地實現高校社團和社區建設的資源集聚,有利于解決社區發展中的問題,推動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學生社團與社區企業的結合,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和幫扶,對企業的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解決社區剩余勞動力提供了更多途徑和方法。
(三)創新社區文化建設這里所說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音樂、法律、道德、理想、信仰、風格和習俗等精神文明財富的總稱。高校社團在參與社區教育過程中,對這些文化內容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不僅可以給社區文化增添巨大的生機和活力,社區居民與社團成員的結對和幫扶也可以增進感情的交流和社區歸屬感,有利于推進社區文化的建設。
(四)推動學習型社區的建設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社區工作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幫困濟弱、維護安定團結的層面上,無論是在教育主題,還是在活動組織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社區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也有待提高。而高校社團憑借其獨特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開展符合社區教育需求的社團活動,充分發揮社團載體的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有效地將社區和學校的資源協調和統合起來,在社區乃至全社會形成全民終身教育的氛圍,積極完善社團組織的建設,以小促大,以點帶面,有效推動了學習型社區的建設。
作者:陸紅霞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