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ZHU”力模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是浙江省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活動的推進年,但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步驟,所有線下培訓全部取消,直至 6 月份,線下培訓有條件逐步恢復。面對只有半年培訓時間的不利局面,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社區教育學院在實踐中探索了三種“zhu”力模式(即主力、筑力和助力模式),有效推進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培訓活動。觀海衛鎮現有文化禮堂 42家,基本實現已建禮堂星級全覆蓋。從 6 月到 12 月,共舉辦培訓活動 178 場、12 389 人次,實現了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的全覆蓋,提前一年完成全省推進計劃。
1.主要做法
(1)“ZHU”(主) 力模式,凸顯社區教育的主體作用
主力模式是指以社區教育學院為培訓主體,利用自身的優質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給予村(社區)文化禮堂更多的示范和指導,以點帶面,擴大文化禮堂的培訓面,讓更多的社區居民享受到高質高效的培訓服務。學院擁有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i-觀海衛太極拳實驗室,發揮品牌項目的示范作用,在各村文化禮堂負責人中培養一批觀海衛太極拳(以下簡稱“觀拳”教練員,由這些教練員在各村文化禮堂中開展觀拳培訓的組織、教學和管理。學院向合格學員頒發觀拳教練員結業證書,授權開展村級觀拳的培訓組織工作。微光攢聚,終成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觀拳項目作為文化禮堂的常設項目,不僅擴大了觀拳的普及面,讓觀拳有更深厚的群眾基礎,也讓廣大社區居民掌握了一門強身健體的技能,達到雙贏的目的。同理,通過學院組織的急救員實操培訓、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垃圾分類宣講活動、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有效推動慈溪市國家文明城市建設,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社區居民的素質再提升。
(2)“ZHU”(筑) 力模式,發揮社區教育的資源優勢
筑力模式是指學院與村婦代會等組織合作,共同構筑社區教育培訓項目的組織形式。此種模式有效整合各類社區教育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培訓項目貼近社區居民的內在需求,使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更接地氣、聚人氣。與村假日學校聯手,開展面向幼兒園小朋友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主題活動、面向小學一年級學生及家長的新生開蒙禮儀活動、面向小學生及家長的暑期小學生急救知識培訓與實操、面向青少年兒童的少年兒童公筷公勺文明習慣養成活動等等。與綠恒志愿者、辣媽幫幫團等團隊聯手,開展老年人智能手機操作技能培訓、紅十字急救知識普及、垃圾分類從辣媽做起專題培訓等。在此模式中,學院與村級機構等是團結協作關系,共同參與計劃的制定、方案的實施和效果的評估。學院主要擔當村與志愿者團隊的聯接紐帶作用,有效促進各類優質培訓項目進文化禮堂,以社區居民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
(3)“ZHU”(助) 力模式,發揮社區教育的指導作用
助力模式是指以村級組織為主導開展的培訓項目,學院派出精銳力量,通過指導、參與等方式,協助村文化禮堂開展教育活動的培訓模式。根據各村實際,文化禮堂都會組織各類節日宣傳活動,寓教于節,融情入訓,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在社區居民中深植慈孝文化,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學院深入各村(社區),因地制宜的開展指導,助力文化禮堂的活動。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送戲下鄉活動、戲曲票友演唱會、非遺古樂表演等,活躍在文藝舞臺上的很大一部分文藝骨干是學院老年大學中越劇班、舞蹈班等班級中的學員,還有旗袍協會、攝影協會等鄉村學習型社團。這些活動展示了學院老年教育的教學成果和學員的精神風貌,也展示了社區老年居民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和諧融洽的鄰里氛圍。
2.取得成效
(1) 精準評價,提高培訓實效
針對以往社區教育培訓以模糊評價機制為主的弊端,在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中增加了精準評價的比重。將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培訓內容按學時折算成學分,納入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已有觀拳正式申報了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
非學歷教育課程認證,并認證成功。社區居民學習觀拳,通過考核者不僅可以拿到等同于開放大學體育健身類課程的 1.5 個學分,而且還可以獲得體育運動太極拳類資格證書,這一舉措必將促使熱衷于運動健身的社區居民更加努力學習觀拳,提升培訓質量,增強培訓效果。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培訓活動多種多樣,參與其中的社區居民不僅可以獲得知識、技能儲備,而且能將這種儲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慈溪市流動人口量化積分指標體系》中,職業技能、素養提升、參與公益這三個二級指標中都能用社區教育培訓換取積分。在 2020 年 6 月份的外來人口子女義務段入學量化積分審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外來人口子女從中受益,因為高積分調配到心儀的學校。
(2) 樹立典型,擦亮品牌底色
在一年多的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開展中,涌現出了可以樹立成為品牌的培訓項目。學院在優秀項目的基礎上,不斷鉆尖磨深,樹立典型,強化宣傳推廣。學院重點打磨的項目《培育“觀拳”種子,播撒健康文明之花》被評為 2020 年度寧波市成人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創新項目,觀拳培訓的招牌不僅享譽觀海衛,甚至在整個寧波都有一定知名度。東橋頭村文化禮堂的攝影展與城隍廟社區文化禮堂的金婚老人拍攝金婚照活動,都活躍著攝影協會志愿者的身影,邀請這些志愿者巡回各村給社區居民講講手機拍照和制作小視頻的技巧,吸引了眾多村民積極參加。在由鎮政府組織的攝影比賽中,參加過攝影培訓的社區居民獲獎不少。學院對這一品牌的創建實施加強統籌和指導,做成系列,干出實效,對農村文化禮堂學習品牌的培育起到了激勵作用。
(3) 挖掘潛力,補齊教育短板
針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與青少年校外教育比重偏少的短板,找準契機,挖掘潛能,不斷拓展培訓空間和提高培訓能力。聯合農辦等政府部門,以農業實用技術為重點,廣泛開展普惠性專業培訓。2020年度針對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小麥實用技術與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培訓,學院負責理論培訓,實踐培訓安排在觀祥農業基地,種子法解讀與小麥政策性保險聯系保險公司主講,10 期培訓受益學員 400 余人次。搭建農民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學歷提升工程,為新型職業農民多路徑成才創設條件;根據農民切實需求拍攝種植或養殖技術的微課放在文化禮堂的網上學習平臺上,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統籌推進農村文化禮堂的數字化學習資源配置和配送,為農民參加培訓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將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道德品質教育融入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鼓勵青少年學生以各種方式參加鳴鶴古鎮首屆年糕節活動,通過撰寫鳴鶴年糕宣傳語、拍攝我與鳴鶴年糕的照片或視頻,參加年糕餃制作等,將愛國愛鄉之情融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將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環保知識制作成小游戲、小節目,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兒童參與其中,寓教于樂,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養。
作者:陳燕 單位: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社區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