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方式的差異
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地教學。課改后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情境—問題—探究—反思—提高”。重視問題情境創設,從實際情景引入數學知識,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和切身體驗。而中職數學教材內涵豐富,知識多且雜,課時少,進度快,知識信息廣泛,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而教學模式又以“復習—引入—講授—鞏固—作業”為主,學生在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初中數學教材每課時安排內容較少,因此教學進度一般較慢,對重點內容及疑難問題教師均有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反復練習、答疑、解惑;而中職數學教材每課時內容通常較多,所以教學進度一般較快,即使是重點內容,教師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反復強調,這對習慣了初中較慢教學進度的中職新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使大部分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或基礎知識有缺陷的學生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初中數學教材中習題類型較少,且較單一,教師一般有時間在課堂上講授各類習題的解法,為學生示范,供學生模仿,考試時學生只要記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則及教師示范的例題類型,一般均能取得好的成績。而中職數學教材中,不但習題類型多,而且較靈活,并與專業結合加大了題型難度,習題類型復雜多變,更加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
1.1心理狀態與身心變化的差異
剛踏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一般在15歲左右,在生理上正處于青春期,而在心理上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與初中生相比,多數中職生表現為上課不愛舉手發言,課內討論氣氛不夠熱烈,有時點名回答問題也不夠爽快,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障礙,表現在學生課堂上啟而不發,呼而不應。學生初三第二學期為迎接中考緊張了一學期,中考結束后整個身心松弛下來,緊接著兩個多月的假期,一般學生都不會看書,使知識遺忘較多。步入中職學校后,不少學生在新鮮感過后,認為學習無關緊要,不必用心,到考試前再看書也不遲。這種突擊取勝的僥幸心理,使其松懈情緒得以蔓延。不少學生在初中的學習習慣就不好,到中職學校后更影響其他人,從而造成了惡性循環,嚴重地影響了數學學習。
1.2學習方法方面的差異
初中教學課時多,教師講得細,類型歸納得全,課堂上練習得多。而中職數學課時少,教師講得多,課堂上練習得少,學生自學時間多,學生要自己復習和學習,這往往使很多學生不能適應。初中學生習慣跟著教師轉,不善于獨立思考和鉆研數學問題,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而中職學生學習要善于觸類旁通,歸納探索規律,然而剛步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因此不能較快地適應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
1.3思維能力方面的差異
初中數學較直觀形象,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不高,而在中職學校,許多數學內容都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集合、數列等內容的學習就是如此。由于剛入學的中職新生思維能力還很弱,其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障礙。在初中,學生見到的幾何圖形是平面圖形,而進入中職后,由于缺乏空間想象能力,且學生已習慣于利用平面圖形解決問題,因此,他們往往把立體圖形當做平面圖形來處理,這種思維上的“負遷移”作用,極大地影響了其立體幾何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掌握。
2加強初中、中職數學教學銜接的具體措施
2.1加強初中數學與中職數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中職數學的課程設置是在初中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作為教師,需要關注到這種銜接,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哪些內容,要求做到什么程度,哪些內容到中職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比如對于“統計”、“概率”等知識,學生對此并不陌生,如果教師不了解這些情況,把它們當做新知識來講解,就會使學生覺得乏味,這肯定不利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中職數學新知識的引入自然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在初中數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在引入新知識、新概念時,應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復習,用學生已熟悉的知識進行鋪墊和引入。例如:初中學生所學習角的概念知識是0°~180°范圍內的,但實際中也有720°和-350°的角。為此,在中職數學中將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可表示正角、零角、負角在內的所有大小的角。中職數學教學中必須采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恰當進行鋪墊,以減緩數學難度的坡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通過努力,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中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結合初中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對舊知識的復習,而且更應該講清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再適當滲透轉化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中職數學教材內容容量大,一學期必須完成集合、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列、排列與組合、概率初步等教學內容,課時量少,單位時間內接受的知識信息量與初中數學相比增加了許多,從而使輔助練習的課時數相應地減少了。
2.2加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銜接
初中數學相對簡單,只要套用一定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中職數學的思維方法更多地向理論層面躍進,解題過程更加復雜,需要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初中學生思維偏向于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進入中職以后,意義識記是最主要的學習和記憶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意義識記的方法,教師應在平時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形成比較有序、完整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在“輕松學習”的實踐中發展意義識記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知識和方法作為一種思維過程呈現給學生,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與能力的培養。例如:在中職數學中,關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討,需要運用二次函數的圖像與軸的位置關系。關于函數解析性質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數圖像的直觀性質。借助于數學工具創新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很大影響。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問題的分析和解題思路的探索,加強知識間的建立及其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2.3加強學法指導,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職數學教學要把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中職數學的重要因素。重點培養學生養成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
2.3.1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方法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意識到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3.2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學生在上課時把教師講的概念、公式和解題技巧記下來,把聽過或看過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來,有利于減輕復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2.3.3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針對剛入中職學校的學生“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外,還要求學生遇到問題先思考,不能解決再問教師和同學。
2.3.4養成及時復習鞏固的習慣要求學生抓好學習的4個環節,即“聽課、復習、作業、鞏固”,特別是課后應先整理筆記,結合筆記及時復習,通過做作業的形式對知識進行加深鞏固。
2.3.5養成認真制訂計劃,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晚自習做數學練習題。
2.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著力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無論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方面,還是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都需要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闡明數學在工、農業生產、軍事、醫學、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來引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難度過小或難度過高的知識,學生都不會感興趣,只有對學習那些“半生不熟”、“似會非會”的知識,學生才會感興趣,并迫切希望掌握它。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注意創設適度的問題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應多舉實例,以增強教材的趣味性、直觀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逐步增強空間想像能力;加強定義、概念之間的類比,逐步提高學生對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對易混淆的概念(定理)應對比學習;對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義、適用范圍、特例等作為補充說明來幫助學習。這些學習方法必須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由學生親身實踐后,才能成為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對于知識的結構性、整體性和問題的歸類方法的選用,教師要為學生做好充分引導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給學生討論發言的機會,再輔以適時點撥,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使學生想學、能學、會學。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取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對中職數學學習的興趣是中職數學教學的落腳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通過生動的語言挖掘和揭示數學的美,讓學生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以保持學習興趣的持久性。
2.5不斷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適應現階段的中職數學教學,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數學素養、語言素養與現代化的教學水平,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達到目標。針對目前中職教育的特殊情況,數學教師應該申請外出學習進修,增加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學習語言藝術,增加語言的幽默感;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化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綜上所述,中職數學教師要認清中職教育的特點,找準數學課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轉變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者:于莉萍單位:天水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