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主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征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由衷的喜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動、自覺的學習行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新課標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能夠獨立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就數學學科而言,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做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談談我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引導激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學生沒有自信,學習上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自主”,“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因此,做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告訴學生“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就會有好的效果。學生的自信心是通過教育、影響和學生親自實踐,逐步培養起來的。作為教師應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細心人,做學生的知心人,保護他們的童趣、童真,理解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在學習上鼓起發奮圖強的信心和毅力。尤其是對于學困生,更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教師要及時給予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實踐證明:鼓勵、信任和期待是激勵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的有力手段。
核心問題就是指起著統領的問題。要與數學知識本質密切相關、能真正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問題。例如,教學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86頁例5。例5: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長方形和正方形,問題是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探究環節是我這樣安排的:1.閱讀理解。提出問題:題中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關鍵詞語是什么?生:條件是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長方形和正方形,問題是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生:關鍵詞語:16張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最短。2.分析問題,制定措施。提出問題:思考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式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生:拼擺、畫(板書)。提出核心問題:動手操作是非常好的方式,在動手之前先想一想,如何才能找到周長最短的圖形?生:把16張紙所拼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全部找出來。可見,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是來自于研讀教材時的那種透過現象看本質;來自于分析學情時的那種認知沖突的把握;來自于能激活、激發創造的情境設計。所以準確把握好核心問題,才能夠統領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適時啟發點拔,引領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面對千差萬別的教育對象,千變萬化的教學過程,而應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并適時予以啟發點撥。通過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想辦法、找途徑。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學中的點撥,一是要“準”,要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拐彎處予以指導、疏理;二是要“巧”,在學習有困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在“后進生”有強烈求知欲望時,在中等生“跳起來想摘果子”力度不夠時,在“優等生”渴求能創造性地發揮其聰明才智時巧以點撥,使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總之,自始至終教師都要起著一個引路人的作用。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總是設法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規律、增長能力、增加信心。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和面積”一課時,我安排了一個小小的填表題。學生填完后就會發現,當圓的半徑擴大2倍或3倍,則直徑、周長也同樣擴大相同的倍數而面積擴大22或32倍,接著我再延伸一步即當半徑擴大n倍時呢?學生很快說出,當半徑擴大n倍,則直徑、周長擴大n倍,面積擴大n2倍。通過練習,學生覺得自己竟然也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慢慢地他們增長了自信心,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強。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長期而艱辛的任務。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主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萬素芹 單位:江蘇省漣水縣鄭梁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