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來提高師生互動的頻率與質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保障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熱情。本文對數學教學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困難進行分析,并且對師生互動的方法進行了探究,從而達到促進師生共同進步與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師生互動;數學教學
師生互動是一種較為常見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借助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節奏,還能夠讓學生掌握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習得更加積極,及時地完成布置的課堂任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互動的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互動,加快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
數學科目的難度在于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維,因此,教師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概念具現化,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還沒有形成堅實、穩固的數學基礎,知識結構尚不完善,沒有掌握良好的數學學習技巧與學習方法,所以,不能夠很好地適應新知識的學習,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挫敗感,、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抵觸等心理,不利于開展深度學習。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高頻率互動的方式,不斷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借助互動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講一些小故事、生活小知識等來教授數學概念,并且提出相應的生活模擬問題,讓學生從比較簡單的知識著手,降低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的隔離感。師生之間通過互動能夠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教學相長,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能夠逐步適應教師的教學節奏與教學方法,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教學速度,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且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獨立思考空間與時間,把學生的熱情充分地激發起來。
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問題
(一)較為注重互動頻率,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課堂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上,要求教師不能夠只是對著板書照念,而是要融入教師自己的風格,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讓課堂活躍起來。許多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容易陷入互動表面化的陷阱,沒有準確把握新課改的本質在師生互動上出現了偏差。例如,一些教師簡單地把提問作為互動的主要方式,通過多提問題來提高互動的頻率,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問作為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應該合理利用,過度提問會壓縮學生的思考時間,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時教師提問的目的性不夠強,學生被大量的問題困擾,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和體會概念,容易在課堂上產生疲憊感。
(二)互動較為頻繁,學生思考時間被壓縮
一些學校單一地把互動的頻率作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一些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沒有留下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給學生,就急于開始下一個問題的講解,沒有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分析,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開始固化,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強。有時,教師公布一個問題的答案后就開始進行下一道題的提問,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或者消化,容易失去學習方向,難以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問道:“拋物線:y2=8x上有一點A,A點到B(8,32)的最小距離是多少,此時A的坐標是多少?”這一問題的解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整理數據與思路,給出答案,再分析整個做題的流程。但是,部分教師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過早地公布答案,講解解題思路,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這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降低了課堂質量。
(三)課堂互動的對象較為單一
在互動課堂中,由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思路比較清晰,能夠較快地提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因此,一些教師比較熱衷于與成績較好、課堂表現較為積極的學生進行互動。這種互動雖然能夠節約時間,提高課堂問答的效率,但是,長期下來弊大于利,其他學生作為班級的一份子,也需要融入到數學課堂中來。教師應該合理地增加課堂互動對象的數量,以點帶面,照顧到班上的各個學生,提高課堂互動的廣度,讓班級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
三、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效率的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剛開始學習數學時,往往會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但只要深入學習,就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科純粹、樸素的魅力。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這對數學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發地提高學習效率,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課堂的師生互動上,數學教師可以嘗試構建問題情境,引入生活場景,利用問題進行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實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煉成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成就感。例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的運算”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雞兔同籠”這種類型的題目,讓學生模擬上菜市場買菜的場景,引出“雞兔同籠”類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思考、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
(二)要重視學生的反應
互動課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圍繞學生,數學教師要防止學生出現無效努力、自我感動的情況發生,當學生出現走神、面無表情,沒有進入到教師的教學節奏中來等情況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因此,教師在互動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反應,在教到重點、難點的知識時,要停下來,觀察學生的反應,不能夠一直講下去,忽視學生的反應。還有一些教師會自問自答,在教學時陷入了自己的節奏中,害怕提問得不到回應,因而總是自問自答,這容易導致課堂互動性的不高,容易讓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在互動時,寧慢勿快,要確認學生聽進去知識了,有在理解和體會知識點了,才能夠繼續教學。例如,在進行較難的“雙曲線的概念”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對于教材中的例題應該進行反復、循序漸進的提問,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幫助學生整理思路,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雙曲線的概念與公式的應用方法。
(三)引導學生提問,實現教學相長
好的互動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數學教師應該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置一些伏筆,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提問。尤其是在備課時,教師應該要仔細研究、認真思考,想好在哪些地方學生可能會產生疑問,重點圍繞這些地方設置伏筆,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然地提出來,從而減少課堂上可能浪費的時間,減少無效教學。此外,教師在進行師生互動時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說話,而且讓學生明白提出的問題不一定要多么高深,只要是不理解的都可以提出來,教師都會細心、認真地解答。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提出問題有了正確的看法,就能夠進入良性循環,在提問與思考的過程中強化數學能力,塑造良好的數學思維。
(四)重視尋找學生的學習短板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體系非常龐大,理論與理論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將不同的理論、概念聯合到一起就可以幫助人們解決數學問題,因此,聯系知識的能力,對于學習數學來說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數學教師要學會多引經據典,通過轉換將以前學過的知識用于解決新的數學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出新的數學公式或者數學概念。每一個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節奏,這種學習方法的不同會使得學生在學習不同的知識時產生紕漏,也就是學習短板,短時間內形成的短板補起來比較簡單,而如果長期忽視學生短板,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較大的知識漏洞。例如,部分學生對幾何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一開始還只是對三角形定理的掌握不足,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幾何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像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這些知識如果沒有好好消化和理解,會影響接下來其他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課堂小測驗,通過課堂小測驗的評分來發現每個學生的知識短板,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的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與學習方案。再如,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的最后10分鐘布置一套小測驗,測驗的題量不多,但題目的類型比較廣,包含了幾何、代數、運算等方面的知識,這樣就能夠從多方面來評估學生在學習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學習小組,讓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輔助成績一般的學生,互相點撥,互相找出彼此學習習慣中的問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借助互動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師生間互動的頻率,實現教學相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個人獨特的學習習慣與風格,設身處地地為學生打造獨特的學習計劃與方案,通過互動評價與課后反思,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優化自己的教學技巧與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錢麗華.淺析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J].科普童話,2019(31):128.
[2]馮順順.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文理導航,2020(2):19.
作者:翟應香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甘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