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利用微博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微博,能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E時代網絡媒體信息泛濫導致各種垃圾信息和虛假信息彌漫在受眾周圍,受眾面對海量信息往往無所適從。大學生思想相對并不成熟,對于各種信息的選擇做不到細致甄別,有的甚至全盤接收,這就容易導致大學生對一些問題產生認知和思想的偏差。怎樣有效抵制各種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侵蝕,成為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微博因其具有的自媒體性和互動性,在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間構建了一條暢通的渠道。通過微博的自媒體特性,大學生及時自己的各項思想認識動態、生活學業中的疑惑、與同學之間的相處方式等等,便于微博另一頭的教育者了解情況;同時,通過微博的互動性,教育者可以對大學生的微博進行簡短的回復或評論,幫助大學生擺脫思想或生活困境。
2.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微博,根據大學生的信息接受習慣,對大學生進行隱性教育,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的總規模達到4.2億人,較2011年底增加了6440萬人,占總網民比例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3.5%,且呈持續上升趨勢。同時,《中國手機網民上網行為研究報告(2012年11月)》顯示,學生手機網民在總體手機網民中的比例高于學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表明學生群體中使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另外,在眾多手機應用中,我國使用手機微博的網民數大幅增加,其“發展勢頭強勁,已逐漸成為手機端的主流應用”。微博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手機設備的移動性,以及微博自身的信息傳播碎片化和交流溝通的便捷性。在繁忙的學習之余,大學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通過瀏覽轉發微博的方式最快的獲取周圍人的活動信息,增強對周圍環境的了解,并通過新微博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或就日常信息、學習生活動態交流意見,或針對社會熱點和學術焦點進行廣泛、深入的對話和互動。與此同時,微博的信息碎片化特征使其成為大學生微型學習的有效平臺,大學生利用各種細碎的時間進行泛在學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據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模式,合理利用微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思想和引領和指導,切實達到教育目標和任務。
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微博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第一位的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利用課堂教學,還是利用其他途徑,其最終目標都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微博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來和大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新型平臺,是有助于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重要工具,必須始終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第一位的原則,并使各項活動都服務于這個目的,更好地突出和體現這個主題。
2.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微博是新形勢下網絡教育的重要陣地。利用微博,學校的各級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黨員、團員的思想動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可以與學生們積極就國家的各項大政方針、政策措施、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溝通,及時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了解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思想困惑,在努力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使大學生們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認知社會,感受成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將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統一起來,形成網上網下教育的無縫鏈接。既要注重以灌輸式的課堂教學為主,以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為輔的顯性教育方式,又要注重以微博為代表的利用案例引導、問題探究,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隱形教育方式,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3.教育主客體緊密聯系的原則
微博的自媒體性質導致信息傳播雙方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不同聲音使得傳統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普通受眾即可利用微博表達自己的觀點,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形成屬于自己的“媒體”。但是自媒體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定位模糊,排除了傳統媒體“把關人”的角色,使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網絡并快速傳播。當這種方式進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時,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對減弱。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微博,就必須要堅定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有意識地強化微博中的教育信息比例,不能將微博當成自己的個人秀或僅僅作為通知平臺,要合理利用好微博的傳播功能,盡可能地將學生團結在以輔導員或班主任為中心的微博周圍,擴大“朋友圈”,增加自身的被關注度,從而緊密聯系思政教育的主客體。
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微博的路徑
1.拉近高校黨團干部與大學生的距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政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由于他們所肩負的不同責任,在使用微博上,相互之間也有一定的區別。各級黨團干部通過開通微博,形成不同的微博群,在群內由于微博的信息網絡節點性,某個人的觀點可以即時傳遞到平臺內的其他終端。互動多方就某一項議題形成意見、評論回復、群體討論機制,充分達成一致意見,提高黨團工作的效率,同時在深入交談之中加深彼此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基層黨團干部充分利用微博向大學生傳遞關于黨的建設、共青團的活動等各項信息,加深學生對黨組織、共青團的深入了解,也方便學生將反饋信息傳遞回來,形成良性互動的交流機制。學生黨團組織內部的黨團支部書記或其他活躍黨團員自發或有意識地被培育成意見領袖,形成高校黨團干部和學生黨團組織之間的連接點,直接或間接傳播相互之間的信息,充分發揮微博的即時信息與傳獲取、人際網絡構建與維護及其他延伸功能優勢。
2.確立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與微博互動相結合的有機模式
思政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常常要面對大班教學,人員多、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往往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希望在較少的時間內教給同學們更多知識的本意是好的,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卻往往適得其反,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思政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外開通微博,并發動本班的學生加入微博,根據實際情況在微博上利用時事熱評、案例分析、問答互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我國現存的各類社會問題和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提升學生的認識層面,在對話和辯論中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優良的合格人才。
3.健全輔導員工作考核機制,將微博等網絡交流媒介的使用情況列入日常工作
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密切的群體。輔導員和班主任應及時開通微博,利用微博在大學生中的強大影響力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一方面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思考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發表個人觀點,利用原創微博樹立在大學生中的良好形象,有利于網上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將微博列入日常的學生工作中,每天固定規劃出一段時間瀏覽學生的微博,進行回復和評論,并時常原創微博。各高校為了促進學生工作干部利用微博等網絡媒介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建立健全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機制,并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用制度機制來保證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態化。在現階段,微博逐漸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并成為大學生互動的主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政工作,就應該關注微博的強大影響力,利用微博的傳播特點,遵循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微博的基本原則,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搬到微博上,形成網上網下教育的合力,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新的領域。
作者:程宏武青單位:東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