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工作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八大報告這一論述,強調“德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堅持“智育”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德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政治素質。毋庸置疑,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政治素質是人才培養是重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廢。從這一角度來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保證和動力保障。大學生是未來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骨干力量,高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和強勢陣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不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動力。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核心就是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目的。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對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1)教育方法相對單一、落后,未能擺脫“一鍋煮”、“一刀切”的束縛。
當前多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只是把教育當作是管理學生的一種手段。這種教育方式要求學生服從某種既定目標的約束,強調的是個人對他人、群體、社會的適應關系,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
(2)市場經濟體制下,部分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社會問題紛紛涌現。由于我國當前市場運作法規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國際國內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被攪亂,出現拜金主義傾向,這對其人生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3)網絡技術的發展,對許多高校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廣大學子提供了方便、高速的學習工具。然而,網絡的開放性和隱匿性,網絡立法的滯后性、網絡技術的不完善,都誘惑著一些大學生沉溺于虛擬世界。暴力、迷信、色情信息充斥的網絡,欺詐事件時有發生,極易導致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迷惘和自我的迷失;敵對勢力經常利用網絡對高校進行思想滲透,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4)競爭壓力加大,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
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心理異常率達11%~15%以上。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原有的優越感消失,產生競爭壓力和自卑心理;同時,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的他們承擔家庭太多的期望,導致在大學生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3以創新精神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針對教育形式的單一和落后,積極推進分層次教育,以人為本,注重教育實效。
改變過去單純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學生”的做法,從受教育者角度出發,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接受能力和特點,制定不同的層次目標、提出不同的層次要求。在把握大學生總體思想狀況的前提下,對典型問題予以分析和解決;在重視整體實效性的同時,切實關心每一位同學,注重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分層次教育的方式考慮到學生群體的才能、覺悟程度和實際接受能力,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育人工作做到每個學生的心上,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符合大學生的實際需要。
(2)針對市場經濟下出現的“拜金主義”傾向,加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當前一些大學生把掙錢多少作為人生幸福標準,把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把經濟利益關系放在首位。在這樣的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八榮八恥教育,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導學生,使其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十分必要。同時,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其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法學院通過“走進太陽村”、參加法律實踐等方式,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3)針對網絡對大學生思想的腐蝕,積極占領網絡教育制高點。
互聯網是一柄“雙刃劍”,在為社會大眾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對新形勢,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把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載體和主要陣地,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管理。通過微博、QQ、人人網等多種信息媒介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創新途徑引導學生思想觀念;運用校園講座等方式加強國家有關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積極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紅色網站,開展健康文明的網絡活動,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充實和占領網絡陣地;建立健全互聯網管理相關規定,加強網絡技術監控,及時有效地對各種不良信息進行過濾。
(4)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突出的現狀,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心理成長的規律,注重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詢室等心理健康服務機構,設置班級心理委員,為大學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詢場所;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詠大賽、風采展示大賽等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發掘學生才能,培養其自尊、自信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增強其面對挫折時的心理素質;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中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劉靜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