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淡薄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中,多半出生于九十年代初期,少數出生于八十年代后期,特別是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前,生活在父母和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中,過著"小王子”和"小公主”的生活,對于社會關系和與同齡人相處缺乏正確的認識,部分表現為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不強,不知道社會是一個平等的群體。
二、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要因素
目前,大學生群體中的主流價值觀是健康、積極、向上的,這樣的良好局面益于黨和國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以及高校對大學生德育的大力培養,同時,也雄辯的說明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對大學生的學習、成長是大有裨益的。但在大學生思想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有許多因素相互交織的影響著大學生思想形成發展,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思想啟蒙者,父母對于孩子思想的形成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比如父母的職業對大學生的思想形成和發展有著明顯的影響。根據工作實踐簡要分析來看,父母工作在政府機關的大學生政治意識比較敏感,考慮問題相對周全;父母從事經商活動的大學生表現的更加務實,政治意識相對較弱,參與度不高。從家庭構成來看,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大學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淡薄的現象。來自單親家庭的大學生往往出現兩種極端,部分表現為個性獨立,自理能力較強;部分表現為心理脆弱,一定程度上自暴自棄。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個中的影響是較為明顯。與此同時,社會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使部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
(二)個人主觀的對于大學生思想形成發展的影響大學生個人的社會閱歷、學業成績、自我約束等因素是決定其思想狀況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通常而言學習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但是往往不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卻在評優過程中據成績優勢;成績優勢相對較弱的學生在心理上有較強負擔,時而會產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社會工作經驗中促進思想準社會階段發展的積極作用,社會工作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他們的敬業精神、集體觀念、自主創新意識和文明修養,激發他們刻苦學習,鍛煉和完善各方面的能力。由于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缺乏,大學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因素處于不穩定的變化狀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定型,在價值取向上出現多元化、多變性、矛盾的特點。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綜合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深刻而復雜,這就要求大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及時作出相應調整,正確認識現階段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復雜性、差異性及心理健康狀況。
三、對策
(一)以德育教育為核心,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現階段,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將理想信念教育為側重點,將學生能力培養為抓手,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兩課”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大縱深的教育體系。
(二)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娛活動一是在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積極謀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為大學生搭建表現自己興趣愛好的平臺,以積極的愛好、健康的活動充實業余生活。二是積極開展黨團活動,開展針對性較強、活動形式多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思想教育活動,如"大學生活展望”、"三觀主題教育”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加強對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的教育功能,加強全面,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建立一個強大的職業,兼職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通過工作研討、業務學習、經驗交流等方式,在提升理論水平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訓,采取"傳幫帶”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的派駐專職學生工作干部外出培訓和學習,并激勵其進行自我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開展以心理素質教育為主題的講座,針對不同類型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有效解決其內心的心理困惑和煩惱。二是建立健全心理素質評估體系。把心理素質評估與大學生綜合測評進行有效結合,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評估檔案,并分類進行指導,對心理素質表現較差的群體進行跟蹤疏導。三是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救援體系。充分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的主體作用,以教師隊伍為骨干,以主要學生干部為網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網絡,第一時間發現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疏導。
作者:劉麗妍單位: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