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區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和美國都比較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實施方法有許多相同或相近之處,但兩國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決定兩國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方面也存在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側重顯性教育,而美國側重隱性教育;中國高校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重視不夠,而美國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比較重視;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宗教相分離,而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宗教教育方法;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疏導性比較弱,而美國疏導性比較強。
關鍵詞:中國;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
中國和美國都比較重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實施方法存在眾多相同或相近之處,比如兩國高校都比較重視課堂灌輸教育方法,都比較注重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都比較注重校園環境建設和優化。但兩國歷史和現實國情差異性非常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當然,不能把差異性絕對化,只是側重點有些不同。
一、中國側重顯性教育,美國側重隱性教育
(一)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側重顯性教育
顯性教育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對其國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治、民主等方面的教育,一般采取強制灌輸的方法。我國高校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統一組織教材編寫工作,硬性規定開課門類、每門課最低教學時數、每門課最低學分等內容,比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學分是6學分,比有些專業課學分都高。2017年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年,教育部、教育廳都組織專家到各高校聽課,了解情況,督促教學。我國各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并通過多種途徑針對專任教師開展相關的培訓。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課堂面授為主,系統對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黨的政策,這有利于學生更快地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思想政治觀念,有利于學生科學客觀地認識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生活問題。我國各高校都設有專職輔導員隊伍,輔導員負責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有些輔導員還給學生講“形勢政策”“就業觀”等內容,承擔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責任。我國高校對學生進行系統性、規范性的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效果也非常明顯。當然也存在理論知識講授偏多,脫離實際等問題,這就要求課堂灌輸教育方式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二)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側重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主要強調通過間接滲透的方式對國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一定情景交流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接受了教育。美國對人的培養崇尚創新精神和個性化發展,美國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側重運用間接的教育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和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隱蔽性比較高。美國高校非常重視通過專業課教學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美國高校“對于任何一門充實的專業課程的學習都要對三個問題作出回答:這個領域的歷史和傳統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會和經濟的問題是什么?要面對哪些倫理和道德問題?”[1]。這種教育方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去關心與專業有關的一些倫理道德問題,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都會不斷得到提高。美國高校對教師提出了嚴格道德和政治標準,教師如果有不道德的行為將被解職,通過教師的示范表率作用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美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影響非常大,一些高校在校園里豎起科學家或愛國人士的雕像,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創新和愛國主義等教育。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由于美國強調教師價值中立,教師不能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帶有明顯肯定或否定,使美國教育處于松散狀態,思想政治教育權威性大打折扣,造成一些學生道德素質低下,以至于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
二、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重視程度不同
(一)中國高校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重視不夠
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民主、平等、法治等觀念不斷增強,他們要求得到教師的尊重。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教育者同教育對象之間應具有同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也應以此作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但對此我國高校落實得卻不是很好。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從了教師權威、知識本位和精英主義的教育價值取向,因此,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在本質上是單向灌輸式的,即過分關注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性,卻忽視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2]更多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大道理,要求學生必須這樣或那樣,要求學生不能缺課、遲到、早退,上課必須認真聽講,對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教師有一定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賦予教師一定的權威,要求學生必須服從。從提高教學效果的角度來說,這種權威非常必要,但也很容易導致教師高高在上,過于強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性,卻忽視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的主體性。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輔導員開展工作好多都是要求學生必須服從,學生處于被教訓被管理的地位,顧及學生感受的比較少。
(二)美國高校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比較重視
由于美國實行的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奉行的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倡導的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有個性的人,教育實行個性化的教育,高校普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美國高校教師有較大自主權,教師有權自主選擇使用教材,有權根據所講課程和自己的思想觀念設計教學主題,有權選擇教學方法。學生同樣也有較多的自主權,可以選擇授課教師,可以選擇教師講課內容和講課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非常重視對學生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經常采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老師給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鼓勵學生開闊思維敢想敢說,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使學生在快樂的爭辯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當然,也存在過于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時會導致實施方法的隨意性,導致學生自由散漫,放縱部分學生的不良行為,導致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
三、宗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否發揮作用不同
(一)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宗教相分離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存在多宗教,有一部分民眾有宗教信仰,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權利,不得歧視或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國家對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動給予保護。我國在高校宣傳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唯物主義無神論立場,宗教宣傳活動必須在宗教場所進行,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在學校進行宗教宣傳活動。群眾可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沒有超越于法律方面的特權,必須在法律范圍內進行宗教活動,國家要依法對信教群眾給予科學管理和教育,更好利用宗教教義中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方面來凝聚人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宗教堅持有神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宣揚無神論,絕不能把有神論和無神論的區別等同于政治上的對立,我國實行政教分離政策。
(二)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宗教教育方法
美國是一個具有宗教傳統的國家,公民信教比例比較高,宗教已成為美國個人的精神信仰。美國早期教育內容普遍具有一定的宗教成分,眾多高校最初都起源于教會學校,比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都起源于教會學校。美國目前有許多道德規范都源于宗教教義,把宗教教育和公民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通過宗教信仰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利用上帝即宗教的震懾力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使人行善遵紀守法,使人具有較高的道德追求。美國的宗教逐步趨于世俗化,人們關心信仰宗教不再只是神與人的關系問題,而是從宗教教義中更多關注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問題,比如教會婚禮誓詞,較多體現了夫妻之間的關愛和不離不棄,宗教問題也就成為現實中的道德問題。美國許多高校校園里都建有教堂,學生可以在學校教堂進行宗教活動,好多高校都開設與宗教有關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宗教教育,滲透和宣揚《圣經》之類的宗教內容,宗教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的疏導性作用發揮程度不同
(一)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疏導性比較弱
近些年,中國有些高校作為學生共同課開設了教育心理學方面的課程,有些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幫助大學生解決類似就業、戀愛等方面的困惑,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一定作用。但總體上各高校相對重視專業知識方面對學生的培養,而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疏導明顯滯后。有的學校非教育心理專業學生還沒有開設教育心理學,還沒有設立心理咨詢機構;有的學校雖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學校也不太重視,缺少心理咨詢專業教師、活動經費以及理論研究成果。學生總體上對心理咨詢認識不足,信任程度不高,真正有困難也不愿意到心理咨詢機構去訴說。更多都是上課時學生才能見到思想政治課教師,課堂以外學生很難有機會有把自己的困惑講給老師聽,在課堂老師還要講課,有別的同學在課堂上有諸多不便,因此疏導性非常有限。
(二)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疏導性比較強
美國高校普遍利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普遍都設立心理衛生和心理咨詢類機構,這類機構都設有固定的人員編制,經費由行政劃撥,規定嚴格的工作制度,心理咨詢從業人員要求具有心理學家資格證書,各校都擁有一定數量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方面的專家,他們為學生提供各種心理咨詢服務,幫助解決學生的困惑。心理咨詢機構專家有時通過講座方式從共性的角度講一些戀愛觀、就業觀等內容,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進行一定的引導,培養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有時通過座談會方式與學生座談,了解學生的困惑,并給予解答引導;有時通過個別談話一對一解答學生的問題,針對性更強,效果更明顯;有時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直接解答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心理咨詢機構專家所從事的工作,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意義重大,培養大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之,通過對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的對比研究,了解掌握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的不足之處,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歐內斯特•博耶.美國大學教育———現狀、經驗、問題及對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121.
[2]薛麗,杜云輝.關于思想政治課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4(1):32.
作者:王玉輝;谷海苗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