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強化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斯金納對強化理論的提出和研究為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提供了重要思路。在了解強化理論的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把強化理論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備什么樣的必然性以及如何應用,本文提出了相關的方法。
關鍵詞:斯金納強化理論思想政治教育
一、強化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什么是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也稱操作性條件反射論。該理論最早是俄國的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提出來的,巴甫洛夫創立了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之后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論、華生的行為主義論和桑代克的嘗試學習論的基礎之上,提出的一種新行為主義理論。斯金納對強化的解釋不同于巴甫洛夫。斯金納把強化看成是增強某種反應、某種行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為和塑造行為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所謂強化,是指某項行為的結果會增加或降低行為被重復的可能性。斯金納還對動物的學習行為進行了專門研究,其對人類行為的訓練與學習、控制與調節、預防與矯正有重要的影響,于是也就有了這篇文章的思路,把強化理論應用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去。
(二)強化理論的類型
斯金納提出了四種類型,第一和第二種的類型是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使用某種有吸引力的評價或獎酬,如肯定、贊賞、增資、提升等,對某一行為進行肯定和獎勵使之重視并加強這一行為。而負強化是使某種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有了改變時,減少了其不愉快的刺激,也就是說去除結果中的負面因素。第三種類型是懲罰。懲罰是為了降低一種行為被重復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懲罰的前提是消極的行為,懲罰是為了強調目標行為發生的概率降低。比如使用批評、降薪、降職、處分等帶有強制性、威脅性的結果,從而消除這種行為重復發生的可能性。但是懲罰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它會使人產生一些負面效果。最后一種類型就是消退。對于一些行為如果不想采取懲罰的方式還有消退的方式。消退分為兩種方式:一是對某種行為不予理睬,以表示對這種行為的輕視,使之自然消退。二是對原來用正強化建立起來的好的行為,由于種種原因不再予以正強化,最終漸漸消失掉。比如,老師忽略學生成績的提高與進步,逐漸地學生對待學習和工作就不再有積極的態度了。上述的四種類型中,正強化是影響行為發生的最有力的工具,通過強化可以獲得某一行為、持續某一行為、消除或者改變某一行為。這種強化不是通過外部的懲罰和獎勵就會產生作用,而是要把整體與部分、內部與外部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指導人們的正確思想和自我調節。因此,把強化理論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強化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解決當前大學生思想問題的需要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較為復雜,正處于理想信念成型期。在全球化語境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他們的思想、行為、觀念等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痹谶@樣的形勢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敏銳度,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高校去積極探索了。而從斯金納強化理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人的行為可以通過強化來改造和控制,所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把握強化的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滿足大學生心理的內在需要
現在的大學生正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意識強烈的階段,特別希望老師、同學、父母長輩等人對他的想法、行為予以認同和評價。他們渴望得到認可和關注的心理很明顯。而仍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并未具備完全獨立生存的能力,他們有時會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眼高手低,但他們還不希望聽取別人的說教和引導,往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或許不現實的目標。但也并不能以偏概全,還有很多同學腳踏實地對自己的大學生生涯早早做出規劃。而對于消極的同學而言,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要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同學提供平臺,參與創業、規劃項目,并且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和心理。在課外實踐活動上也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追求理想的動力和實現理想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主動性,避免他們產生消極思想。使得一部分積極的同學的行為通過激勵的方式,去影響另外一部分消極的同學的行為。此外,還應注意外來思想文化、就業形勢壓力等可能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困惑導致他們的負面心理情緒,教育者要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引導,避免一些負面心理情緒夸張夸大。那么通過強化理論中的正負兩種強化就可以做到,對于積極的行為給予及時的正強化,同時消極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負強化。當然,這也要求高校教育者富有敏銳的洞察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三)規范大學生行為的現實需要
當前,中國大學生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在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大背景下,各種不良誘惑和影響牽動著大學生的心理。他們太年輕太容易受外界的誘惑,他們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歷,心智尚不成熟,在這個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層出不窮的時代,他們的思維太容易被這些新鮮的主流活動所沖擊。近些年,網絡信息發展迅速,很多大學生的思想會很大程度上受網絡影響,一時間各種網絡用語、網紅等字眼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這就要求高校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傳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和道德修養,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要經常召開班級會議和同學多溝通,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各大高校要遵循黨和國家教育部門對大學生群體的培育要求,鼓勵大學生積極接受外來新鮮事物的同時,著重培養他們正確選擇敏銳性。把強化理論運用其中,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強化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方法
(一)把握好強化的漸進性
斯金納指出:“人的行為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一個連續形成的過程”。強化理論的研究結果表明,人是需要有努力奮斗的目標,而且當人的行為出現以后要得到及時的強化。這樣目標才得以逐步的實現。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科學地把握大學生每個階段所處的狀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強化期望值。任何教育都必須圍繞教育目標而展開,教育者要幫助學生“量身制定”一個可能的能夠實現范圍內的目標,不要急于求成。其次,想要提高大學生實現整體目標的準確性,教育者要幫助他們使自己的整體目標具體化。最后,還要把握好目標的尺度,保證其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的同時還要保證其能夠完成,使其有條不紊地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二)掌握好強化的實效性
如果掌握好強化的實效性就可以使被強化者及時意識到強化與目標行為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們繼續保持積極性。如果時過境遷再給予獎勵,其激勵作用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對于大學生在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要掌握好強化的實效性,要使強化物對受教育者作出的行為具有強化作用,在受教育者有好的表現之后及時給予強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給人們以鼓勵和信心。鞭策他們繼續努力前進。所以,要重視獎勵的實際效果,不能搞形式主義、平均主義、福利主義。但從另外一個層面講,獎勵如此,懲罰也要掌握實效性。
(三)堅持強化的科學性
首先,要把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的共同目的都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堅持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的存在滿足了大學生的低級需求,精神獎勵則幫助他們實現更加高級的需求。我們要在二者之間取長補短,實現二者之間的優勢最大化,從而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們的需要,最終實現強化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其次,要把正面獎勵與負面獎勵相結合。正面獎勵是指對于那些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目標相一致的行為表現的獎勵,以增強這些有效行為的出現頻率,保證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比如獎學金、助學金、贊賞等等。負面獎勵就是處分、取消獎學金、通報批評等。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把正面與負面的獎勵統一起來才可以樹立威信。如果只獎不罰,會影響獎勵的效果,還會使不良行為得不到糾正,不良風氣滋長蔓延;如果只罰不獎,就難以激發學生們的進取心、榮譽感、信任感,也就達不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負面獎勵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和方式,治病救人,改正錯誤,重新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進步,才是最終目的。
由此看出,強化理論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然性和積極的作用。高校教育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把握好正確的方法和策略,科學地運用好強化理論,能夠幫助同學們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正確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對社會有一個良好的認知能力。同時,還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對于未來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進步也具有深遠的意義?,F在強化理論不僅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教育中,而且還應用和研究于高校的教師工作中以及各行各業各領域里?;蛟S現在結合當前的教育環境下還不夠成熟,還處于初步的持續探索的階段,但在大學生的教育實踐中已初見成效了。
參考文獻:
[1]吳愛明.組織行為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2]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邵秋男.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5.
[5]唐旭姣.斯金納強化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2):35.
[6]戴靜.淺議斯金納強化理論在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才智,2015(26).
作者:張曉雨;張舟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