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紅歌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把握時代特征、時代環境、個體特點、教育方式和教育素材等,在利用傳統教育的優勢基礎上牢牢抓準核心點、關鍵點。紅歌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氧吧”,是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用有溫度的“紅歌”做好當代大學生“拔節孕穗期”思政教育有其重要價值。
關鍵詞:紅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意義;路徑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根據教育部2019年7月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學校數量達到了2663所,各類學生總數達到了3833萬人,毛入學率達到了48.13%,無論是學校數量、學生總數還是毛入學率與往年相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更是一個國家綜合發展的重要標志,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要做到“四個為了做好”“四個堅持不懈”和“四個正確認識”,提出了“四個重點”和“五個要求”。特別指出了: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體多為“90后”“00后”,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把握時代特征、時代環境、個體特點、教育方式和教育素材等,在利用傳統教育的優勢基礎上牢牢抓準核心點、關鍵點,創新教育方式和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實、做細和做好。黨的以來,在各類微博、微信朋友圈、學習強國等APP新型網絡平臺及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平臺中,以歌唱紅歌為載體歌頌祖國,廣為流傳和頻頻快閃。全國千所高校紛紛拉歌,從“白河之津”到“黃河之濱”,從“大明湖畔”到“白山黑水”,青春我為祖國獻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參與互動討論的閱讀量達到了近3億,視頻播放量到達了近30億,他們激情高歌、唱響夢想,深情感謝祖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一場“青春,為祖國歌唱”作為主題的網絡拉歌活動再次在全國高校唱響,他們唱起《我和我的祖國》《我們都是追夢人》等紅歌,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從個人“歡快歌唱”到集體“禮贊祖國”到心靈“整體升華”,創新的形式和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青年學子的積極性,創新了廣大青年學習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新模式。2019年9月由、教育部等部委開展舉辦的生動、心動、感動的《開學第一課》如期開展,“三問”讓大家心靈震撼。紅色歌曲作為一種特殊載體,她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廣泛性、多樣化和大眾化等特點要素,她是傳播我國先進文化和弘揚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紅色歌曲的廣泛傳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積極推進有重要意義,對文化自信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歌唱紅歌作為當代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將其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載體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時效性、實效性。一句“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唱出了廣大青年學子對祖國極大深情的愛和極大高度的文化自信,唱出了其對國家、民族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認同感和自豪感。
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提到:“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以上觀點鮮明地指出了經濟基礎上和上層建筑具有顯著的能動反作用,反映了文化在歷史進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人類社會的進步伴隨的是文化的力量,文學藝術創作是體現一個國家、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藝術家閻肅指出:“紅色歌曲歷史源遠流長,它誕生于歷史長河中,和人民群眾相伴相隨、融入人們生命血脈里的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用來弘揚歷史主旋律,追隨著我們發展腳步的歌曲,是那些時代烙印并不濃重的啟人心智、積極向上、凈化心靈的歌曲。”紅歌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氧吧”是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價值觀教育,培育當代大學生時代精神都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增強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根據教育部最近一次公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現實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向好的。大學生高度擁護黨的領導,堅定“四個自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高度贊成。愛國是主流意識形態的基本價值準則,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無數革命先烈不懼流血犧牲為國之興起、國之發展奉獻個人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良好愛國意識,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紅歌極弘揚主旋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一首《歌唱祖國》唱出了廣大青年學子的心聲,唱出了廣大青年學子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強國的心聲。一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旗幟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功績,唱出了廣大青年學子對國家由衷愛戴。將紅歌傳唱引入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增強當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激勵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育當代大學生中華民族精神。在全國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對中華民族精神做出了高度的凝練和闡述,指出中華民族精神就是偉大的創造、奮斗、團結和夢想的“四種偉大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國廣袤大地,它是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民族團結的精神橋梁,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偉大精神力量。紅色歌曲體現在偉大的文化藝術作品中、凝固在浩瀚文化遺產中,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印證。“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一首《紅梅贊》激進高昂地展現出了中華兒女的豪邁民族氣節,“起來、起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中華民族的處于民族危機時刻,堅決斗爭到底,捍衛中華民族偉大尊嚴的堅強勇氣。當代大學生在傳唱紅歌的同時,極大地增強了當代大學生對中國革命的認同,培育了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恩格斯說過:“每個社會集團都有它自己的榮辱觀。”當代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到凝神聚氣和強基固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工作者要高舉旗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生動、易懂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栩栩如生的讓大家明白什么是“善和惡”、什么是“是和非”,紅色歌曲作為大家廣為接受的音樂方式,有效的宣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首《自由神》堅強有力地唱出了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真正的主人,唱出了為中華民族堅持自由的決心和信心。一首《翻身農奴把歌唱》,靈活靈現地描述了中國人民對于獲得自由和解放之快樂和興奮之心。一首《誠信中國》唱出了誠信之聲,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美德。紅歌的傳唱展現的是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向善向上、奮勇向前、克己克難的價值觀,它為大學生克服錯誤價值觀,真正形成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次“24字”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
2紅歌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紅色歌曲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明顯的凝聚、激勵、育人、導向等社會文化功能。在當前社會各種思潮多樣化、價值觀念多元化情況下,如何實現紅色歌曲與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創新,通過創新方法內容,豐富載體,增強紅色歌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召力、凝聚力以及話語權,對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著重要的價值。紅色歌曲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力、吸引力有待加強。加大紅色歌曲的教育功能。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接觸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接觸信息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極易出現利己主義、功利主義、自我主義等。同時,部分學生對紅歌的認識相對不足、功能相對不清,紅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的狀況。因此,各高等學校應多途徑、多方式地宣傳紅色歌曲的獨特教育功能,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媒介的優勢,利用微信、微博、APP等創造形式鮮明、緊跟時代步伐、適合當代學生口味的“新紅歌”如廣為流傳的“我為共產黨打CALL”等,最大化地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需求,做到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共同呈現,最大限度發揮其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紅歌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提出:“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具有獨特的作用,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能夠培育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重大節假日期間開展紅歌傳唱、紅歌比賽等歌唱祖國,如國慶節、建黨節在各個黨支部、團支部、學院、學校等層面上開展“我愛我的祖國紅歌比賽”系列主題活動。紅歌融入學生第二課堂、融入學生社團,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如“雷鋒節”“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深入中小學、社區等進行紅歌表演與互動系列活動。紅歌融入思政課堂建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思政課教師要有“六個要”“八個統一”等,思政課教師要有新思維,要創新課堂教學,要注重啟發性教育等真正做好“拔節孕穗期”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中融入大家熟悉的紅色歌曲,如在革命戰爭時期講述《萬里長城永不倒》等表達的是中國人民在飽受帝國主義、軍閥抗爭時期如何堅強自立反對外敵侵略的豪情壯志,《黃河》《中華大紀念》描述的是同胞對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歡呼之聲;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講述《東方紅》唱出了全國人民為新中國而奮斗的激昂情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內心情愫等。用有溫度的“紅歌”把思政課“有意義”講得“有意思”,使其真正地“接地氣”“入腦入心”。
3結語
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堅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性,要堅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新性,要堅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內容的多樣性,要堅持實現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親和力,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增強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63.
[3]朱桂蓮.愛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02.
[4]王丹蘋.紅色歌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政治教育,2014,(3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51.
作者:王超 聶瑋 劉祖峰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