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是部分和總體的關系
素質教育是由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諸多素質構成的一個系統性概念,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1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要教育并帶領其他學生特別是體育尖子尊重體育差生的人格,關心他們而不是排斥他們,鼓勵他們而不是諷刺他們,培養一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增強合作精神。體育教學靠師生的合作,靠學生之間的合作。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溫暖集體;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使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課不可能都坐在舒服的教室里,它常常會在酷暑中、嚴寒里活動,所以教師應該抓住機會,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夏不怕曬,冬不怕凍,累不叫苦,輸不怨人。
1.2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堅持不懈地體育鍛煉,可以給大腦供應充足的能源物質與氧氣,增強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有利于提高大腦運行的均衡性和靈活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通過體育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觀察能力、良好的記憶力和靈活的思維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等等,能使學生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從而將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控在最佳狀態。
1.3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求知好學精神。“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體育學習”教學工作者要站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上,以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啟發和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本身的創新意識,認真做好創新教學的設計并營造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啟發并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性活動。
2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作為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金的著名科學家,她不僅自己注意身體,堅持體育鍛煉,而且嚴格要求子女也要堅持進行知識和體能訓練。古今中外許多如居里夫人這樣的名人顯赫,他們的成功不僅是擁有高智商或者頑強拼搏,刻苦鉆研的精神,恰恰是他們懂得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前存在著相互促進的微妙聯系,所以他們樂于并善于強身健體。北宋文學家蘇軾題過兩句話:“厚自養煉多少妙,養生有術文思涌。”他以切身體驗說明了健康的體魄與活躍的思維是可以相互促進的道理。
3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新課程改革伴隨著全國基礎課程改革的大潮涌進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與學習生活,賦予了教師教學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體育教育的具體實踐中本著“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以促進社會主義新人全面發展為核心,認真探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新途徑和新模式。
3.1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態度,正確認識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因為存在有些體育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和運動技能的提高,甚至出現了考什么就練什么的教學現象,所以會造成了一種僵硬、死板、沉悶與被動的教學氛圍,從而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3.2精心備課,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以書本知識為中心,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依據,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且以與教學主旨相關的知識性、趣味性的課外內容為補充,才能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樣也就使得教學效果有了質的飛躍。課堂教學目標不僅要具有導向性,而且還應具有激勵性和評價性。因此,課堂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具體,是可觀察、可檢查、可評價的。體育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先明確了為何學,學什么,如何學,有何用。否則,學生必然是“人在曹營,心在漢”,敷衍被動地學、盲目地學。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就必須自己先制定好教學目標。
3.3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十分強調學習中人的情感因素,主張師生間建立一種平等、和諧、良好的關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良好和諧的人際環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包括一系列的人際關系,其中主要的是師生關系。
3.3.1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師愛的作用,充分利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應,在學生面前樹立可親、可敬、可信的教師形象,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相互信任的教學氛圍。如果在授課中出現錯誤,要敢于開誠布公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加以糾正。正如古人所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之,人皆仰之。”
3.3.2營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如者。”由此可見,提高教學效益的核心是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體育教師必須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動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使他們保持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心態,以此產生強有力的樂學“磁場”。心理學家詹姆斯也曾說過:“成功的法則是輕松,而不是緊張。”作為教師要善于寓教于樂,讓學生主動學習,學得輕松,學得活潑。
3.4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為了是學生更容易接受與理解,要將體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及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有機結合起來。比如:每節乒乓實踐課時抽出4~5min的時間專門講授乒乓球的特點、發展史以及競賽規則等;教授學生如何避免運動中的損傷以及出現損傷后的補救措施;在開展乒乓賽時講解賽程的組織方法、相關的裁判法等等。
4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若體育老師能真正把素質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之中,真正做到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攜手同行,那么,我們的體育教學就不單單只是培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運動者,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等綜合素質,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高品質人才。
作者:裴春燕陶源青青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