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體育教育學生學習心理的適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如今,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體育課程也隨之得到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其學習心理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正處于發展的最佳階段。但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家長、孩子都陷入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缺乏體育鍛煉。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改變小學生對體育的消極心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將針對小學體育教育如何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研究,探討適應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習心理;教育改革;體育課程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在于機械化運動,只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但新的教育改革提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主,促進學生身心共同發展。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現狀
首先,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注重運動,忽視心理發展。在傳統的教學當中,體育課程也和其他文化課程一樣,教師布置任務,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生只要在最后能夠達到規定的分數,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但這樣的教學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心理訴求,只看重結果,忽視整個過程,將小學體育變成了形式主義。其次,學校和學生在心理上對體育教學不重視。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影響之一是將體育等副科變成文化課程的墊腳石。為了能夠以一個好成績考入理想的學校,在學生和家長心中,文化課程的重要性完全超過體育等課程。因此,許多體育課被主科所替代,得不到學校與學生的重視,學生心里排斥體育課程,導致體育課程難以進行。最后,體育教學過程中,單一無創新的教學模式,也讓學生沒有興趣參與其中。大部分體育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在文化課程的壓力之下有所放松,因此,一般只是跑跑步、玩玩球便結束了。學生沒有新鮮感,也就無法對體育課產生強烈的參與感,從而導致體育教學水平難以提高。
(一)小學體育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最佳時期。他們更像是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繪制出美麗的圖畫。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增強學生體魄,樹立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傳統的跑步與投球運動之外加入跳遠比賽等活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練習,摸清學生的能力。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跳遠距離,設定不同層次的獎勵,從而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盡其全力,得到最大的獎項。即使是盡力也沒有發揮好的學生也不必因此灰心,可以得到安慰獎。教師通過細心觀察學生的心理,可以發現學生之間的心理落差。因此,教師設置了不同層次的獎項,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更上一層樓。
(二)小學體育教學要增加趣味性游戲小學生的特點是愛玩,自制力較差。如果在體育教學中只是機械地讓學生運動,他們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加入體育趣味性游戲,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加入丟沙包的游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讓他們互換角色,進行游戲。在體育教學中加入學生熟悉的游戲,一方面可以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中,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新的看法,提高其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和課堂參與度。這樣能夠探求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共同發展。
(三)小學體育教學要以學生心理需求為本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課堂主體要從教師轉變為學生,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本,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他們想要嘗試一切新鮮事物,然而又對一切事物都沒有耐心。此時,教師要正確引導。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定期舉行體育比賽,加入小游戲等方式,在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意識,促進其發展。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信息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部分人都沉浸在網絡世界中無法自拔。即使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學提高重視,但網絡的吸引力還是難以讓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心理需求,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宇杰.小學體育教育如何適合學生的學習心理[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3):189.
[2]李英.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6):29-30.
[3]劉學柱.小學體育教育如何適合學生的學習心理[J].當代體育科技,2017(16):144,146.
[4]王亞楠.河北省小學水平一體育課游戲內容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7.
作者:陳荔 單位:福建省屏南縣光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