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家教委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僅需要發展現代體育事業,還要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事業。高校雖然積極響應國家對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弘揚精神,但是由于高校課程安排和實際執行的效果差距明顯,在搞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任何項目的推廣和實施都需要資金的供給和支持。據統計,我國的體育經費只占財政支出的5%,其中用于學校體育的經費更少。資金投入的不到位致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組織競賽流于形式等等。這不僅影響了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更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
2.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為選修且師資不足。筆者參考調查了多家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高校情況。這些高校開展民族體育項目教學的方式普遍運用的是選修課教學,這就說明開設課程的班級數量較少,能夠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人數在整體學生群體的比例較小。其次,從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師也比較匱乏,很多教師缺乏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認識,更沒有機會走出去親自感受和學習民族體育項目的精髓。
3.改革方向不明確,內容陳舊,方法枯燥。如今的教學出現了教學方法枯燥單一,教學模式僵化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歸結為改革缺少明確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學校教育的開展一直盲目和隨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所包含的各種精彩的體育運動都無法切實地加以實施,學生不僅沒能真正地提高身體素質,也未能感覺到所學知識的運用。
如何有效地搞好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如前所述,現階段體育投入資金不夠,除了政府機構和高校有關部門改變對體育項目的投資態度外,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能緩解該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筆者認為,有效地搞好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加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宣傳力度。近代體育項目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和采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應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媒體的宣傳使公眾了解它。各地方和各民族可以組織民族傳統體育的愛好者協會或社團,加大挖掘整理和研究民族傳統體育的力度,開展各式各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校中不僅要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課程,也需要逐步地加大選修到必修的過渡,增加課程課時,在校園中開展各種主題推廣活動,不僅要使民族傳統體育之花開遍高校的各個角落,也要讓近代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優勢互補,交相輝映。
2.分地區開展特色活動。我國地域遼闊,56個民族分散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高校可根據本地的民族特色直接開展較為普及、簡單易學的民族體育項目。比如廣西分散著漢、壯、苗、布依、侗、土家等多個民族,廣西高校就可以根據本地多民族的特點將少數民族的打陀螺、拋繡球、蹴球、射弩、踩高蹺等活動引入體育課堂。課程內容可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比如一、二、三、四年級分別開設拋繡球、踢鍵子、丟花包、蹴球等項目。
3.編纂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相關教材。高校不僅要引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要注重投入人力、物力到民族傳統體育的教材編纂工作中去,分項目、分類別地分析每個運動項目的名稱、特點、動作要點和學習目標,策劃多個操作性較強的裁判準則和競賽規則。加強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師資力量和質量,派遣體育工作者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了解運動項目的當地文化,有周期地邀請專家到高校進行講座,有原則地制定教學方法,為高校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最后,也可以在每年舉行的全國或者地方大學生運動會上增加民族傳統體育比賽項目,讓這項體育項目成為一種賽事被廣大觀眾和參賽者認同和熟知。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的引入不僅能大大活躍學生們的運動熱情,也能使這種民族文化深入人心。有效地開展各種課程,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改革,不斷進步,必將會使民族傳統體育事業開花結果。(本文作者:覃圓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