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活化教學下的物理教學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提升中職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傳統教學存在的缺陷得到有效彌補,豐富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實用性和趣味性。對此,該研究就基于生活化教學的中職物理教學策略進行了簡單探討,以供中職物理教師參考。
關鍵詞: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職院校作為向社會培養和輸送專業技術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順應時展潮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全面提升中職學生就業能力。而中職物理作為一門理工科學科,學習中職物理能夠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奠定基礎。由于中職學生物理基礎差,傳統的教學模式效果不佳,而生活化教學作為一類新型教學模式,有機地將物理課程與學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概述
陶行知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陶行知先生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曾明確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教育的意義”。所謂“生活化教學”,其主要指的是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實踐中的學科知識,將學科中的生活內容充分挖掘出來,并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學科實踐能力,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1]。因此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即充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物理學知識指導學生學習物理,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并將物理知識更好地運用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非常注重物理教學活動與生活的關聯,運用生活化教學來豐富物理學科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再通過生活實踐來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中職學生今后的就業打好基礎。
2生活化教學在中職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2.1有利于實現中職教育人文教育價值
為讓中職物理人文教學價值真正得到體現,教師不能只是在課堂上采取語言講解的方法,這樣很難實現這個目標,主要原因是中職物理人文教育價值一般體現在情感層面上,而將學生帶領到具體生活情境中進行感悟與體驗,可以在心靈上引起學生的共鳴。
2.2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通過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可以維持著濃厚學習興趣。中職物理教材中的內容很多都取材于生活,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應該留意實際生活,加大對生活素材的挖掘力度。教師只有將收集到的生活素材適時呈現出來,這課堂上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每個學生也主動跟著教師的思路認真分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能力
中職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變為讓學生親自操作的實驗,使其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把學習目的順利實現。還可以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借助身邊的常見材料,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展開相關的物理知識探究,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2]。
3基于生活化教學的中職物理教學策略
3.1運用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對中職學生而言,因為文化知識基礎較差,而物理這門學科專業性太強,以至于很多學生缺乏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些現象,物理教師在導入新課時便可以應用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實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例如:在教“電磁感應”這一章節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導入新課程,物理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帶一電風扇進教室,問:老師帶來了一樣好東西,大家看這是什么?同學們肯定一致回答:電風扇。老師又問:大家見過電風扇的內部結構嗎?學生回答:沒有。老師隨即給學生展示電風扇的內部結構圖片,學生看到了磁體和線圈。老師又問:電風扇除了吹風,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大多數學生此時會感到迷惑,并想知道答案。老師又說:下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老師在電風扇插頭上接上小燈泡,轉動風葉,同學們看到燈亮了。老師問:旋轉風頁燈亮了,說明什么?學生回答:說明產生了電流。老師進一步提出問題:旋轉電風扇的風葉可以產生電流,這是為什么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隨即開始新課學習。通過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實例來引入本堂課教學內容,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更好地學習本節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2創設生活化情境,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的距離
中職學生在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場景,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中積極展開學習既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欲望,同時可以把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有效融入生活中的例子,唯有如此,學生才可以在充滿趣味性的生活情境中學習,進而積極探究問題,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4]。例如:在教動力學相關知識點時,為了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創設以下生活化情境:一天,張明提著一桶油行走在結冰的湖面,一不小心桶提手壞了,桶掉了,油全部灑出來覆蓋在湖面上,張明想繼續走卻發現怎么也走不動。張明將鞋子脫掉并試圖將其扔到岸邊,卻發現身體迅速往后移動,并且自己滑到河岸邊。學生在聽完這個故事后都覺得不可思議,此時教師便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油灑出來后張明為什么無法繼續行走?(2)張明把鞋子脫掉并試圖將其扔到岸邊后為什么會滑至另一岸邊?學生積極思考,推動了中職物理的生活化發展。
3.3教學內容生活化,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現階段,部分中職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采用的是講授法,而學生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物理公式,如此勢必會將學生的負擔加大,時間一長會讓學生感到物理學習十分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時間和位移”這章知識時,中職物理教師便可以先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時間和運動的視頻,然后提出問題,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6~7人,共同討論提出的問題,最終獲得一致性結果,而教師則負責對這些觀點進行點評。然后簡單向學生介紹時間、位移的概念,位移與路程區別,并引入學生熟悉的馬拉松比賽對二者進行區別。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小組再次討論與本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如此一來,便可以充分借助學生所熟悉生活例子來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3.4利用生活資源,有效開展物理實驗
實驗作為中職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物理實驗能夠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實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但是絕大部分物理實驗是在實驗中進行,借助專業的實驗工具,按照教師的指導步驟開展實驗,雖然實驗操作具有規范化和標準下,但是不利于學生將物理知識和生活知識聯系起來。所以,物理教師要學會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5]。例如:當學習完“電功率”這一章節知識后,物理教師便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見的電水壺開展實驗,選擇兩個容積一樣但是功率不同的電水壺開展燒水實驗,結果發現功率大的電水壺將水燒開所需的時間短于功率小的電水壺,此過程不僅涉及到功率因素,還可以研究其他方面的物理知識,如散熱問題,在燒水過程中,電水壺的外殼同空氣接觸散熱,燒開水所需時間短,那么便縮短了散熱的時間,所以功率大的電水壺燒水更省電,如此便打破了傳統功率大,耗電量高的錯誤看法。又如:在學習完《光的衍射》后,物理教師便可以就地取材,應用學生的鉛筆,組織學生觀看平行色彩。讓學生把鉛筆并排靠近眼睛,將一只眼睛輕輕閉上,另一只眼睛則從筆的縫隙中觀看教室內的白熾燈,并對筆寬度予以調節,如此學生便可以觀察到平行的彩色條紋。根據上述可以運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材料作為實驗材料,讓實驗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5編制生活化習題,實現物理知識的鞏固
當學習完課本物理知識后,還需要物理教師布置一些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物理教師便應該將作業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便要求他們摒棄傳統課后習題設計中理想模型、多分析過于定量化的習慣,要充分結合中職學生的水平現狀,為其編制生活化的習題,從而達到鞏固物理知識的目的[6]。例如:在學習完力學后,物理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懸掛物來編制習題,以風扇為例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為什么電扇不會掉下來?(2)當我們啟動開關風扇轉動起來后,為什么不用擔心豎桿無法承受重力的作用?通過這些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件編制課后習題讓學生解答,不但幫助學生掌握了風扇運轉時承受的力,而且還掌握了風扇工作的原理。
3.6用物理解決生活問題,實現物理知識的升華
中職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充分運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鼓勵學生運用課本中的物理知識進行討論和解釋,從而讓學生靈活地將物理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進一步升華物理知識。例如:在教完力學相關知識后,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進行探究時,便可以運用學生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自行車作為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自行車有哪些部位運用到了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學生在經過思考后,有的學生指出自行車的外胎上設計了凹凸的花紋,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加大自行車與地面接觸面的粗糙度,以增加自行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以免行駛過程打滑。有的學生指出在剎車時,剎車運用的橡膠墊與車圈之間會產生摩擦力,從而限制車輪轉動,手部施加的壓力越大,橡膠墊與車圈之間的摩擦力就越大,車輪停止更迅速,當橡膠墊與車圈之間無相對滑動時,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滾動摩擦就轉變成了滑動摩擦,阻止自行車繼續移動,最終停止下來。又如: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大上坡的路面常常是不光滑的,假如是水泥路面,通常需要在上面做一些橫向的條紋,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回顧生活中所看到的場景,輕松地便會得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上坡汽車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如果不這樣處理,汽車上坡過程中容易打滑,并且不容易剎住車,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通過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感受到了物理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4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物理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中職物理教學中不僅能避免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弊端,而且還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實現物理素養的提升。對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結合中職物理內容與學生學習規律,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分析與解決問題,以物理的眼睛對周圍的世界進行重新認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升中職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春成.基于生活化教學方法融入的中職物理教學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7):173.
[2]賀君.淺談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7):104-105.
[3]劉芳芳.淺談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2):113.
[4]嚴萍.淺議中職生活化物理校本教材開發與建設[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9):108.
[5]廖穗.中職物理教學“生活化”回歸嘗試[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26(6):99-100.
[6]涂三明.中職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技信息,2010(5):270,276.
作者:楊繼偉 單位: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