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其思考能力進行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小學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以及抽象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注意對其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教師可嘗試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方法進行研究,希望可以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起到一定地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養成方法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理念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中得到了廣泛落實,強調了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性。學校方面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態以及接受能力有較為充分的了解,這樣可以實現對傳統教學理念的有效優化,從而提升了學生數學課堂學習主動性。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往往過于依賴教師,并且小學生的思維偏向圖形化,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很難有深入理解,這也勢必會對教師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對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方法進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現狀
(一)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開展教學活動,尤其對于數學教師而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很多學生的意識里,數學教師往往較為古板,尤其是很多資歷深的教師往往習慣憑借著經驗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方式長期沒有創新,使得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明顯降低。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也使得學生獨立思考空間不斷縮小。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勢必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學生形成固化思維。
(二)課后習題布置不合理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接受能力較為有限,思維體系正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其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往往更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質量,雖然學生的數學成績在短時間內有所提高,但是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科綜合素質并沒有起到理想的促進作用。很多教師習慣為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課后習題解答的方式來實現對教師課堂教學知識點的鞏固。但是此種方式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往往很難發揮出理想效果,并且容易使學生對數學科目產生恐懼感。很多數學教師在課堂作業布置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適當的原則,有些時候作業布置過度,勢必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安排,使得數學學科占有了較多的課下作業時間,同時也使得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厭煩感,課業壓力明顯提升。這時候有些學生為了可以按時完成作業,往往會產生應付了事的心理,甚至會出現抄襲作業的現象,這也使得作業的布置失去了意義,也不利于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
(三)小學生較為貪玩貪玩
是小學生的天性,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一天性的存在導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受到了一定阻礙。小學生往往較為好動,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也很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容易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多學生往往會將其當作一次玩鬧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很難發揮出理想的效果。再加上很多學生的表現欲望較強,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抒己見的現象,誰也不認可誰的說法。還有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那些反應較快的學生一旦知道答案馬上就脫口而出,沒有給其他同學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以及機會。
二、培養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智力體系以及思維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對其進行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要注意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予以充分體現,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升。有利于提升學生數學課堂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課程教學時,應該注意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態進行深入了解,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舉一反三。同時,教師在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選擇的時候也應注意與時俱進,保證其與小學生現階段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三角形面積》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如:“我們之前學過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相信大家已經對這些知識點有了較為具體的掌握。”這時候學生便會思考之前學習過的四邊形面積計算方式。教師再對學生進一步引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是長×寬,而我們指導將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其中的兩個斜角進行對折便會得到兩個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那么大家能否嘗試著說出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式呢?”經過教師的提問以及引導之后,學生已經對這一知識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得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
(二)引導學生把握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師教學時應該注意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合理安排,對重點以及難點內容進行突出體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在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定的時候,應該注意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對各個知識體系以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準確把握。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將其與學生現階段的實際生活進行緊密連接,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理論知識與我們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的數學課堂融入性明顯提升。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完“正四邊形計算”相關知識內容之后,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回到家里測算一下家庭面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小學生意識到數學理論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投入到小學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也使得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以及提升。
(三)通過設定獎勵機制的方式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課程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關注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還應該注意對學生綜合數學素養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得到有效培養。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往往表現欲望以及榮譽感較強,渴望得到其他同學、教師以及家長的認可。教師應該對其這一特點進行準確把握,并要注意建立起課堂獎勵機制,保證獎勵機制的設定與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符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獨立思考,對教師所提出的每一個數學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對于那些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表揚,從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為那些及時回答問題的學生佩戴一朵小紅花,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數學題目進行分析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得數學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四)注重進行趣味性問題情境構建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在對其進行數學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對現階段學生的興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樣一來更加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問題設定是激發學生探索意識的關鍵,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要保證問題情境的設定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相符合,這樣才能使問題情境的針對性得到體現。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首先,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基礎知識積累。教師在對學生講授一些概念、定義的時候,可以積極借助多媒體設備,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有效演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深入理解。其次,教師要以學生身邊的案例作為教學切入點。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進行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重難點,找到學生現階段的興趣點,使得數學知識點相互連接。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鞏固學生之前的知識點,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得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數學圖形認知”這一知識內容的時候,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使其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等數學圖形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引導學生比較不同圖形之間存在的特點,這也使得學生的圖形探索意識得到了有效激發。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的數學圖形,如粉筆盒的六個面、水杯蓋、課桌面等等,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圖形的了解。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時,應該注意對現階段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接受能力有較為具體的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行突顯,積極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結構以及知識展示形式更加豐富,這樣也更容易提升小學生的課堂融入性,從而強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得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得到了穩定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玉寶.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方法研究[J].中外交流,2018(49).
[2]方群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9(7).
[3]蘇愛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J].考試周刊,2019(57).
作者:李菊明 單位:甘肅省民樂縣洪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