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物理的德育功效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運用物理學史和物理學成就滲透于物理教學中
1.運用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和科學家事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學生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發現課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單位大多是用外國人的名字命名,容易產生民族自卑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堂教學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的卓越貢獻。在講聲學時,可以講故宮天壇的回音壁;在學習電磁現象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等等。這樣就會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什么近代中國物理卻落后了,是由于長期的封建統治壓抑了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專制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殺了人才,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現狀以及科學技術落后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認識我國的國情,就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介紹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向同學們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物理學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的已處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原子彈、氫彈的爆炸,在航天領域,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神州系列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超導技術研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等等,與學生緊密相連的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明顯。并且組織學生成立了物理興趣小組,在圖書館和網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學們及時了解我國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紹科學家熱愛自己祖國的故事,激勵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學習
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都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講錢學森、李四光等科學家的故事:他們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厚生活待遇,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懷抱,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還可以給學生講工程專家詹天佑和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學生懂得科學家不僅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有滿腔的愛國熱情。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還把熱愛祖國的思想意識不知不覺地注入學生的心靈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利用中外物理學家的事跡、格言,對學生滲透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在講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執著。他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豐厚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科學巨子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告別生活優裕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學家這些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鉆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教材。
三、結合理論和規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從客觀事實出發,以實驗為基礎,結合有關概念、規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應舉出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的實例,抓住事物的本質聯系,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進行正確分析,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和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等,這些規律本身就體現了認識來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結論是經過許多科學家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復才歸納、總結出來的。在課堂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規范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絕不弄虛作假。以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
四、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和個性化培養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而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念。教師的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學生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若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還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同時實驗結果的交流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信與謙遜的個性培養。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教師要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使之不斷探索的創新意識逐漸形成。
五、倡導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物理學中許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學家之間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善于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楊振寧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終于發現了宇稱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這些典型的事例,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幫助。
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對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由于物理課程特點,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可能進行經常性地直接灌輸,更多的只能是滲透和潛移默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學中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的結合,而不是違背教學規律去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因為隱性的點滴滲透,往往比顯性的正面灌輸更能使學生入耳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