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一)課程建設在認知上存在很大偏差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其他專業技能課程相比還未受到足夠重視。在相當多的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同虛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為選修課,有的學校甚至尚未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課程建設中將一切優先政策向專業課程傾斜,其次是個別專業基礎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被置于可有可無的境地。
(二)課程技術標準不夠規范
所謂課程技術標準包括課程外在形式上的標準和課程教學內容是否符合人才培養需要的內在標準。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外在形式上看教學主管部門統籌較少、課程管理不夠規范,教學實施單位在實踐中難以統一管理標準。從內在上,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明顯欠缺,不能按照高職教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心理素質培養的要求定位和設計課程,難以滿足高職學生個人心理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的需求。
(三)課程評價標準不科學
廣義上,課程評價不僅包含課程的教與學的評價,還包含課程本身的評價,由于我國職業教育課程理論研究還很不成熟,實踐中的各種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模式都處于探索嘗試階段。雖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自身的建設已相對成熟,但專門的課程評價標準或指標體系缺失,且在課程實施中教學評價標準不統一,課程后期管理秩序混亂,基本教學條件標準及保障制度不完善。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化建設的目標任務
(一)規范課程管理
通過課程中英文名稱、學時學分、教學大綱、教案、教材、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考試考核及師資隊伍等標準的設置,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全面規劃、分級建設、分類指導、強化監督,保證課程管理的程序化、規范化。同時,通過課程管理文件提出更為詳細的建設要求,在制度上確保教學要求、教學文件、常規課堂教學以及其他教學環節達到標準、規范,使參與課程實施的各部門能盡職盡責地協同完成課程任務,在規范課程管理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二)優化課程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標準化建設,可以按照統一的文本格式要求對課程進行修整,完善單門課程的形式要件,使學校課程在形式上統一。在課程實施中,充分發揮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促進教師資源的優化,選擇針對性強而且有效的課程素材,使課程資源達到優化合理配置,并使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生本位課程”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積極創造精神,使課程成為學生自主建構心理的實踐活動過程,實現課程標準化的目標。
(三)創新課程評價
通過課程實施中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課程考核標準的確立,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估方法,對課程建設質量進行有效的監控與評價。在本質上,評價過程是一種測量課程和教育方案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教育目標的過程。作為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活動和關鍵環節,課程考核評價標準的確立對課程建設起著導向、診斷、修正作用。過程性評價通過及時的教學反饋,可使教師直接了解課程教學質量,隨時診斷課程設計與實施中的問題,及時修正課程。
三、基于“個人心理發展+職業能力提升”模式的標準化改革實踐
“個人心理發展+職業能力提升”模式的課程標準化改革,其理論基礎源于高職教育“教育性”與“職業性”并重的核心價值,積極心理學關于促進個體主動成為積極的幸福進取者的目標任務,以及圍繞學生個人心理素質提升和同時期學生典型性問題解決等內容的考量,制訂課程建設的技術標準、評價標準、管理標準等,以解決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標準的缺失和課程管理秩序的混亂。
(一)合理利用專兼職教師團隊背景組織標準化教學
根據高職教育的職能要求和高職學生的生涯發展特點,基于“個人心理發展+職業能力提升”模式的課程標準化改革,立足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等基本原則,根據專兼職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能力與專業任務,分別制訂和執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兼職教師的準入標準和培訓標準。在高職院校現在人員編制不變的情況下,將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組織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由輔導員組成的兼職教育隊伍,實施生命教育與適應性教育等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二是由心理學專業教師組成的專職教師隊伍,完成心理素質優化、生涯規劃及職業能力提升等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專業的部分,并針對學生個人心理發展與職業能力提升目標,開展教學改革和課程標準化建設。
(二)開發以生涯發展為核心的標準化課程內容
“個人心理發展+職業能力提升”模式的標準化課程改革設計了心理適應與行為訓練、心理意識與行為發展訓練、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訓練、職業能力提升與EAP技術培訓等以生涯發展為核心的標準化課程內容。課程采用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和課堂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自主實踐課與專業化教師理論課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自主實踐課由各專業系承擔。專業化教師理論課采用立足學生生涯發展的標準化課件,包括大學生個人心理素質優化、生涯規劃和職業能力提升等內容。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以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為主線,通過游戲與角色扮演等體驗式活動,強調活動在人的心理發展進程中的價值,重視體驗、參與、溝通與分享,重視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
作者:秦素粉蔣濤單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