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內地西藏中職學生會因文化差異,對新環境會產生適應困難,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對于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多途徑了解學生,要針對不同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決方式。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促進藏族學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
關鍵詞: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內地西藏班是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擴建的一個民族教育教學模式,這個教育模式在現代的民族教育中逐漸顯現出重要的地位,而且,現在內地西藏班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也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我們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一、內地西藏中職班的管理模式
內地西藏中職班,不僅要為西藏培育高素質智能型的全能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把藏族學生培育成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維持民族團結、拒絕人格分裂的在政治上可靠的專門人才,在工作以后,可以為西藏做出杰出貢獻,要促進民族之間共同發展,實現民族之間的公共的繁榮和發展,這是開辦西藏中職班的主要目的。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專業技能的水平提高作為基礎內容,在內地西藏中職班的管理過程中,學生的政治素質是價值觀領域,而專業的技能水平是科學觀領域,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在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有發展西藏地區經濟的責任。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技能是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全能人才的關鍵。
二、內地西藏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大多為初中畢業生,他們在青春期離開父母,遠離家鄉,長途跋涉,來到內地求學。同時,他們的同齡孩子還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成長,然而這些孩子還要獨自生活,自己解決生活的困難和麻煩。現在的西藏班學生相對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欠缺。在西藏班學生的心理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培育學生的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情懷。現在的西藏班學生大多都會產生心理問題,例如,自卑、焦慮、恐懼、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在懵懂的時候獨自來到陌生的環境,會遇到很多適合困難,例如學習適應困難,人際交往適應困難等等,所以,在教育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同時也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三、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文化背景差異(文化沖突)。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人的不同性格,然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模式決定著不一樣的人格。各民族在歷史的形成中,各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藏族學生在接受藏區文化后,第一次來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陌生地區,然而心理還在不成熟的青春期年齡段,這些文化超于的不同會給藏區學生帶來心理影響,會使他們產生很多方面的不適應。
(二)認知能力差異。現在社會、家庭、學校都對學生們寄予深厚的期望,希望學生能夠很快的適應環境,學習到使用的本事,盡早為家鄉做出貢獻,現在這個年齡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加強,希望和異性之間有所交往,情緒不穩定,會出現各種叛逆問題。
(三)學習能力差異。中職教育和初中教育不同,它有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文化基礎和很強的動手能力,然而,藏區學生因為某些別的原因,文化的基礎很低,有個別的學生還有語言溝通困難,漢語的交流障礙,和漢族學生共同學習時,會有學習困難的情況產生,很難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能完成學習的任務,這樣會使他們在學習上面產生焦慮情緒。
四、內地西藏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一)加強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指家庭、親友、同事、伙伴、社會等對個體在物質或精神上所提供的幫助。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個體緩解生活壓力,增強主觀幸福感。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學校,對內地藏生給予了巨大的社會支持,但仍有部分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較低,原因在于他們得不到父母的直接關愛,足見以親情為內容的社會情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為此,一方面父母要盡量克服困難,多去內地看望孩子;另一方面學校對他們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建立起以師生情同學情為內容的社會情感支持系統。只有當師生情、同學情足以代替親情時,他們才會更好地適應內地的學習生活。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校的心理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可以利用學校的心理教育資源,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最為重要,首先是對于班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內地的西藏班的心理教育課程,這是需要對藏族學生的民族文化作為背景,要幫助學生解決在別的地方上學的學生會發生的不同的心理問題作為最主要的目的,要有明確的主題內容組織每節活動課。與普通的心理課程有很大的差別,西藏班的心理教育課程應該把學生剛入學的心理適應狀態作為中心教育,然后是學習適應性、人際和諧性和增強抗壓能力這些方面做出正確引導,是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活動課程中形成正確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第二個是注意學生的個別心理教育問題,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做好內地西藏中職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僅是學生的健康成長問題,更關系到民族友好團結,使每一個學生健康全面發展,要成為有豐富情感、有強烈的愛國情感、健全人格的優秀個體。所以,我們要一直深入了解藏族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和時代緊密相連的教育對策,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培育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優秀人才打下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嚴慶林,劉雪杉.民族交往:提升民族團結教育實效性的關鍵[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1(7).
[2]胡衛防.破解職教德育創新[J].江蘇教育,2008(12).
[3]顧國清.內地西藏中職班教學銜接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09):112-116.
[4]顏然然,馮炳純.內地西藏中職班班級管理模式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134-140.
作者:張小文 單位: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