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積極心理在高職院校課堂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積極心理環(huán)境強調教師應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并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學生的優(yōu)勢,營造積極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心理環(huán)境在高職院校課堂應用中有重要價值。用積極的開場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聽課率;尋找并放大學生的優(yōu)勢,忽略學生的缺點和小錯誤;及時表達感恩,鼓勵并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這三種方式可以營造高職院校課堂的積極心理環(huán)境,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tài),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積極心理;高職院校;教學效果
作為我國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領頭羊,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對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主要教育對象是學習目標不明確、上進心和自我約束力不足的高中畢業(yè)生,2019年還增加了復轉軍人和農民工這類社會化人員。作為高校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然而,高職院校課堂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成為常態(tài),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聽課效果欠佳。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為解決聽課效果欠佳的問題,高職院校應積極營造一種能夠使學生全心投入、顯著提升注意力和專注度的教學模式,從而喚醒其內在力量,激發(fā)其聽課興趣,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完善自己,達到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目標。
一、積極心理環(huán)境在高職院校課堂中的價值
(一)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涵義
由于從小到大多在家長和教師的督促下學習,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和求知欲,甚至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好奇或眼前利益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做兼職上,為了出勤率才不得不去上課,絲毫不關注學習的內容和教師的講解。面對這樣一群學生,高職院校教師應營造一種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以“人性本善”這一觀點為基礎,是一種對人性的尊重和贊揚。積極心理學強調,人身上一定存在某種優(yōu)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這一源泉就是人外顯或潛在的積極品質[1]。為了營造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首先,教師要以包容的、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潛能和動機,相信每個學生心里都有一顆向好向善的種子,都想學知識并且想學好,都具有可以被激活并改變自身的力量;其次,教師要充滿自信,相信自己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能引導學生意識到未來的美好,并帶動學生變得更加積極。在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作用下,教師會擁有比較陽光樂觀的心態(tài),課堂上會用積極的語言提醒或暗示學生,從而使學生對課堂保持足夠的新鮮感和熱情,并積極回應教師。
(二)積極心理環(huán)境在高職院校課堂中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更愿意從自己喜歡或熟悉的對象那里學到知識。為此,獲得學生的喜歡,對于一名教師來說非常重要。首先,人類具有向光性,學生更喜歡積極樂觀且充滿正能量的教師。其次,人們都喜歡相信自己的人。這種相信不是簡單的誠信,而是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潛力、有力量、有出息的人。如果教師能夠發(fā)自內心地相信學生內在有一種積極的力量,將來會很有發(fā)展,學生必定會很喜歡這位教師,并愿意相信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再次,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影響,會不自覺地被自己喜歡、欽佩、信任或崇拜的對象影響和暗示,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稱其為“皮格馬利翁效應”[2]。當獲得教師對自己的期望和信任時,學生便感覺得到極大的支持,變得更加自信,從而獲得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動力,希望達到對方的期望。如果教師課堂上多給予學生一些期望和信任,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最后,40年前,哈佛大學教授埃倫·蘭格博士設計了一個實驗,驗證了大腦思維對健康、智力、活力的影響[3]。如果想象自己充滿自信,人就會擁有更多的自信,且充滿積極情緒時,人類大腦工作的效率也更高。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來說,其對學生的每一個鼓勵都有效果。每次上課教師都堅持鼓勵學生,會強化學生的積極情緒,并逐步將這種情緒植入學生的大腦。通過優(yōu)化課堂心理環(huán)境,教師會帶動學生逐步融入課堂,使其更積極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理念,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會更多、更扎實。
二、高職院校課堂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策略
在“電路及磁路”“傳熱學”“泵與風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大學生心理”等多門課程教學中,哈爾濱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通過營造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方式和交流方式,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鼓勵,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獲,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一)用積極的開場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聽課率
首因效應,又稱優(yōu)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即所謂“先入為主”。雖然第一印象不是一直正確,但卻最鮮明、最牢固,并決定著雙方以后的交往進程是否順利。因此,營造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第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教師要利用好每學期的第一次課或每節(jié)課的前幾分鐘。為了吸引觀眾目光,提高收視率,媒體制作人形成了一個策略,就是盡可能提前播報動人心魄的內容,來抓住觀眾的眼球[4]。同理,教師每節(jié)課的開始方式通常可以預示其是否能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借鑒媒體行業(yè)的做法,每學期的第一次課盡可能地傳遞正能量、講解簡單易懂的內容,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無限的潛力,此后每節(jié)課都以一種積極、樂觀、鼓舞人心的形式開始,激勵全體學生。人是社會化的生物,彼此之間會相互模仿,學生因此會對教師的積極情緒進行同樣積極的回應。第一次課教師既可以感謝學生準時來到教室,也可以對遲到的學生善意地說:“你看起來很帥氣啊!準時上課的你一定更有魅力!”事實證明,如果學生聯(lián)想到積極的事情,就會為這節(jié)課投入更多的精力,并覺得這種投入非常值得;如果教師帶著消極情緒或壓力開始第一次課,這種負能量就會傳遞給學生,致使其今后很難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積極能量。
(二)尋找并放大學生的優(yōu)勢,忽略學生的缺點和小錯誤
營造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第二個重要策略就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人優(yōu)勢,并幫助學生了解、關注自身的優(yōu)勢。這要求教師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而不是刻意尋找學生身上的缺點。因此課堂教育要多給學生正向的評價和引導,可以多給學生設計類似于“我很聰明我很帥,我能學好傳熱學”“我聰明我漂亮,我能學好電路”這樣的課程口號,鼓勵學生做到“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5]。每個學生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帥氣的、漂亮的,只要教師調整審美角度,也會覺得每個學生都很可愛。對上課遲到、睡覺、玩手機、聊天、接打電話的學生,以往教師都是用批評、制止、扣除平時考核成績等方式進行管理,這往往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處理問題和錯誤上,雖然這種管理只是針對犯錯誤的學生,但事實上會令全體學生都感覺到不舒服,因為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錯誤被不斷放大,從而擴大了小錯誤的影響力。對于這些影響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喊一遍口號,不影響平時考核成績。雖然學生違反了課堂紀律,但其在喊口號的同時,卻暗示激勵了全體學生。很多時候,學生喊完口號后,班級會爆發(fā)一片善意的笑聲和掌聲。把學生的小錯誤變成一種激勵全體學生的積極力量,這種課堂管理方式會讓學生非常開心并接受。在哈爾濱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發(fā)電廠及電力系統(tǒng)專業(yè)和火電廠集控專業(yè)的十二個班級、五門課程的教學中,筆者實施了這種課堂管理方式,效果非常好,很少有學生會在同一個問題上不斷犯錯。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這種課堂不僅令學生和教師很輕松,而且學習效果也逐漸向好。因為這符合了心理學的另一個規(guī)律,就是人在放松的時候潛能發(fā)揮得最好。
(三)及時表達感恩,鼓勵并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
營造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第三個重要策略就是每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要向全體學生鞠躬致謝。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有意義。吸引力法則里寫道,凡是你表達感謝的事物都會越來越多[6]。教師感謝學生耐心聽課時,學生是非常高興的。雖然自己有溜號的時候,但在某個時刻他們還是聽了那么一點點,而教師因為學生聽了那么一點點的課而表達感謝[7],這會鼓勵學生在下次課時增加聽課的時間。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證明了這一點。《道德經》八十一章寫道:“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說明越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在對學生表達感謝時,教師會收到學生更多的感謝,學生也會帶著越來越多的感恩進入下一次課,課堂的心理環(huán)境會越來越積極,這符合《道德經》里說法。除了以上三個重點策略,哈爾濱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還在課前問好環(huán)節(jié)做了改進,教師問“同學們好”時,學生會回答“好!很好!非常好!越來越好!”在每次學生做作業(yè)時,教師會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寫三件感恩的事。這是臺灣心理學博士、腦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在治療抑郁患者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她表示,悲觀和樂觀是可以訓練的,教師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學會感恩,來幫助其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進而改變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
三、結語
積極心理環(huán)境的理念提倡積極人性論,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8]。如何利用學生積極的本性來激勵其更好地學習,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來說十分重要[9]。營造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對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具有重大價值。當前高職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社會的普遍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意識和樂觀的品質,擁有感恩的心態(tài),使其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不僅是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師的任務,也是每一位專業(yè)課教師應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岳曉東.幸福的感覺[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
[2][美]朱瑟琳,喬塞爾森.皮格馬利翁效應[M].高榕,溫旻,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3]石磊,朱慶偉,劉蓉潔.“皮格馬利翁效應”與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J].理論導刊,2007(9):88-90.
[4][美]米歇爾·吉蘭.傳遞積極的能量[M].潘欣,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
[5]陽志平,彭華軍,等.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6][澳]朗達·拜恩.秘密[M].謝明憲,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
[7]馬杏苗.精神文明視閾中人的存在與公民美德[J].道德與文明,2017(6):24-25.
[8]王雁.論數(shù)學教學積極心理場的構建[D].蘇州:蘇州大學,2010.
[9]柳禮泉,肖冬梅.積極·希望·快樂·幸福———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9(7):172-173.
作者:王光艷 喬鳳杰 單位:哈爾濱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