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界面信息可視化及用戶心理學關聯性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維信息日益豐富,用戶對信息的讀取依賴于交互界面的呈現,因此數據可視化成為了較為合理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多層次、多維度、多變化的數據從數據源中隨時間變化,源源不斷的滲入我們的生活。如何幫助用戶更快捷有效的讀取信息和分析數據,才是橫亙在用戶面前的“大數據時代新問題”。所以,本文分析了當前數據可視化設計與用戶心理學理論的相關性,提出對可視化界面的用戶體驗性提升的方法探究。
【關鍵詞】
數據可視化;心理學;交互
1前言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字宇宙研究報告稱,2011年全球數據總量為1.8ZB,并將在2020年攀升到35ZB。其中約有95%的數據量因受限于人類數據分析解釋能力和數據分析手段而被閑置,嚴重阻礙了科學研究的進展[1]。由此,數據可視化方法應運而生,隨著應用平臺的拓展、應用領域的增加,動態效果、用戶交互使用等,數據可視化亟需創新性和可用性的提升。
2大數據可視化面臨創新性方面和可用性方面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由于互聯網作為數據的一大主要來源,新鮮數據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種類上都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數字化、媒體化和網絡化的信息資源也日漸充滿人們日常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據統計,互聯網現在可瀏覽的網頁總數已過億,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過億。[2]然而,海量信息資源對于用戶而言,如果缺乏高效便捷的分析處理手段,就猶如亂麻,毫無作用。與計算機領域的數據分析處理角度不同,從交互設計領域的研究層面出發,如何讓用戶更好的使用數據,如何讓數據在界面平臺上具有更好的呈現效果,是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大數據時代,用戶理應成為“數據爆炸”現象的直接受益人,而不是站于圈外,被“非專業”的局限性所困擾,不論從數據的處理方面,還是從界面的體驗設計方面,設計者和技術工作者都應該更加關注用戶的心理特性和認知習慣。
2.1用戶調研的重要性同樣適用于可視化呈現設計工作
數據可視化當前主要是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應用范疇,隨著“面向用戶”趨勢的日益明顯,技術工作者對數據可視化圖形的處理開始注重視覺呈現的合理性和美觀性。跨學科的理論互助一直是科學研究過程中被提倡的探究方法,既然希望數據離用戶更近一點,那么當前最與用戶需求息息相關的“交互”思想理應被引入和被關注。交互設計作為當今備受關注的一項設計工作分類,其“提升用戶體驗和操作效率”的設計目標同樣被廣泛認同。“交互”被關注意味著“用戶”日益成為設計流程中具有導向性作用的被研究對象,用戶也就是“人”的心理特性、行為特征和潛在需求成了設計點獲取的源頭。在當今,急需“數據直面用戶”的現狀,合理高效的數據可視化設計,需要“用戶導向性”思想貫穿整個工作流程。分門別類的針對不同功效性、不同場境下使用的數據可視化呈現設計,不同的用戶行為可以幫助設計者更好的分析設計需求,從而避免掉冗余和缺漏。
2.2“用戶任務導向”數據可視化設計進程的各個環節均需要關注
“用戶需求”數據可視化圖形對于用戶而言,與界面相近。用戶界面的分類一般依據“功效性”差異,以網購頁面為例,不同品牌下的網購界面即使布局存在優劣,元素形式存在區別,任務流程的體驗設計存在個性化,但是追根溯源,其設計的原始思維的靈感來源是相似的,即人類現實中的購買行為。所以,決定用戶選擇哪種品牌下的購物網站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訪問這類網站的目標行為主要都是“購買”。“任務導向性”設計的思想在界面設計中被廣泛應用。將“任務導向”思想引入數據可視化圖形設計的探究中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讓用戶面對數據的時候不再是單一的“看”,而是可以有目的的依據自己的思維推理去操作,從而“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這才是大數據可視化惠澤全民的主要方面。“用戶任務導向”數據可視化設計的難點與“用戶性”界面的設計的難點存在共同性與差異性。相同點在于,研究對象均是用戶,對用戶心理特性、行為特征的分析是相似的。不同點在于用戶在在面對可視化圖形和界面的狀態和潛在需求存在一定差異性,其次在元素方面,圖形化和界面化的表現形式所包含的元素表現形式也存在差異性。相似的任務,用戶在面對截然不同的呈現效果時,所能夠完成的操作、所沿行的流線路、所習慣尋找的元素點,這些問題都需要重新思考和討論。
3“交互思想”在數據可視化設計方面的角色轉變與創新
交互思想在設計領域被廣泛應用。交互是用戶通過與系統之間的對話與互動來操控和理解的過程。常規的界面中,通過對界面之間的跳轉方式、元素對用戶操作的反饋效果等方面的思考,設計者可以大大提升用戶在使用界面時候的體驗感受。由于數據集的龐雜,數據可視化圖形設計同樣需要交互來增強用戶操作的體驗感和數據呈現的有效性,然而也正是因為數據集的龐雜,使得常規的交互設計方法在可視化圖形上的運用遇到極大的局限和障礙,其帶來的效果也被極大的削弱。
3.1交互設計對于數據可視化設計的重要性
數據可視化的交互方法的探究同樣屬于人機交互的范疇,是HCI和可視化研究的交叉領域。交互的根本思想是用戶與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現實中的人機交互情況中,用戶輸入到系統的信息量遠大于系統輸出到用戶的信息量,而交互設計的目的就是增強用戶從系統中對信息獲取的體驗感,即提升用戶對系統數據的可操作性。由于數據可視化視圖本身所具有的特異性,針對這類視圖,即使常規的交互動作被使用,也需進行一些調整和優化,使得動作的設計上更利于“數據”的呈現。
3.2分門別類的用戶心理建模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模型在開發和設計中被廣泛應用。構建模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討論或表達復雜的屬性、結構和關系。比如交互設計常用的角色構建方法在可視化視圖設計流程中同樣可以使用,由于可視化視圖的信息統一性更強,用戶面對視圖的任務目標更明確,操作過程中的異類干擾少使得用戶的專注度更高。這些特性都決定了設計之初,設計者有必要的針對目標門類的可視化視圖設計構建特定的用戶心理模型。用戶心理模型的構建和主干任務流的確定可以幫助設計者更明確自己可視化視圖的設計方向和設計目的。而模型和流程的確定也為設計后期,設計成果優劣的評估提供了參照。可視化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數據,從而完成自己最初設想的任務目標。
4結語
當今時代,數據和時間堪比財富,掌握數據就能把控時代。用戶應該是數據時代的直接受益人,而非計算機技術的門外漢。因此,從設計角度重新審度數據可視化的產生過程,重視用戶心理學理論對可視化視圖設計的指導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照余.基于共享網絡的檔案用戶研究:用戶分類、特點與管理原則[J].浙江檔案,2008(9):26~28.
[2]趙慶峰,鞠英杰.國內元數據研究綜述[J].現代情報,1994
作者:李安 單位: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