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面對的是0-7歲的幼兒,音樂課是幼兒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現在面試考試,需要考核畢業生的音樂基本功。包括彈奏一到幾首樂曲,演唱一段歌曲或者展示一段舞蹈。雖然教授給幼兒的音樂知識比教授大學生的知識內容要淺顯得多,但是它要求教師具備更加全面的能力,包括給歌曲即興伴奏的能力、即興編寫節奏甚至簡單小曲的能力等等。這需要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時候,要加入這一部分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適應工作的要求。
一、重視提升即興伴奏能力
即興伴奏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門課程,在學習這門課之前,至少應該學習過基本樂理、和聲、復調等方面的知識。這三門課是支撐即興伴奏這門課的基礎課程。但是和聲、復調這兩門課一般只針對音樂專業學生甚至只是理論作曲專業學生開放。那么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該如何提升即興伴奏能力呢?首先,筆者認為將基本樂理學扎實是學習即興伴奏的基礎。有一部分院校的老師在教學中,認為音程一章之后的樂理知識比較深奧,在今后工作中也不會跟幼兒講到,所以這一部分內容就一帶而過甚至省略不講了,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這一部分內容恰恰是即興伴奏教學的基礎內容,省略了這一塊內容,即興伴奏就無從講起了。所以音程、和弦、調式調性等內容要作為整個基本樂理課程的重點內容加以講解。
其次,將和聲的內容言簡意賅的讓學生了解,將教學的重點從學生自己寫四部和聲轉移到認識基本和弦即可,但要將如何為旋律聲部配和聲的內容重點講解。再次,講練結合。通過不同風格的樂曲伴奏分析,將如何為旋律聲部配和聲、如何選擇不同的伴奏音型等知識要點傳授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練習上。有很大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前沒有學過鋼琴。如何讓左手快速跑動,如何讓左右手完美地配合起來需要學生勤加練習。教師講授的時候,可以從幼兒歌曲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過渡到較難一些的樂曲。不要讓學生一開始就產生對即興伴奏的恐懼感,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即興伴奏。
二、重視即興創作和節奏訓練
視唱練耳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課程。有一部分院校將這門課和基本樂理課合并,統稱為音樂課,也有一部分院校將這門課單獨列出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學習。筆者建議,如果教學條件允許,將這門課單獨列出會比較好,畢竟視唱練耳課程和基本樂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都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視唱練耳也是學前教育教學中比較容易忽略的課程。僅僅讓學生唱幾條視唱是不夠的,而且視唱曲目的選擇也不能和音樂專業學生一樣,要有教學側重點。在視唱中,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民歌、小曲的信息,能夠隨口哼唱出其中的旋律和節奏型。節奏訓練也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僅是節奏聽辨,應該將其側重點放在對節奏型的自由組合上。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中有很多幼兒節奏訓練的優秀范例。
三、重視音樂教學法
學生在校學習樂理、視唱練耳、即興伴奏等課程,但是如何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中,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很多學生在校的時候成績不錯,各門功課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出了校門,面對一群天真可愛、活潑好動的孩子,要教他們節奏、音符等方面的音樂知識,就開始手忙腳亂了;一首小曲子要不就是教的孩子不愛聽、坐不住,要不就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在教孩子學樂器的時候就更加明顯了,經常是老師講了半天,孩子什么也沒有記住或者是完全不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
音樂教學法是一門畫龍點睛的課程,能夠將在校所學習的所有音樂課程整合起來,學生不再是“茶壺里煮餃子”,只會學不會教。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中對于幼兒節奏、旋律等方面的訓練是值得老師借鑒的。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日本的鈴木教學法在小提琴方面的優秀教學經驗,也值得教幼兒器樂的老師學習。
作者:賈惠 單位:煙臺南山學院人文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