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間游戲學校教育價值與實現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間游戲作為歷史傳承也應發揮其積極作用成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民間游戲不僅能夠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幼兒良好情緒情感的養成,還能在親切熟悉中使幼兒體會到快樂,幼兒園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游戲環境,促使幼兒更加全面積極地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民間游戲;教育價值
《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游戲教育的價值,鼓勵用游戲的方式來教育幼兒。民間游戲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其教育價值,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民間游戲對幼兒身體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地影響進行民間游戲能夠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的成熟,鍛煉幼兒的運動技能,有利于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如“跳繩”游戲,用一根足夠長的繩索做玩具,跳繩有各式各樣的玩法,單腳跳、雙腳跳,通過跳繩可以使兒童的彈跳能力及身體的耐力得到發展,提高身體的靈敏度,促進兒童身體正常生長發育。再如“挑木棍”游戲中幼兒在操作一根小木棍時要手眼協調能力才能保證其他的小木棍不被碰到,同時也促進幼兒手部以及肘部小肌肉的發展。
(二)民間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自進入幼兒園,幼兒才真正開始了群體生活和社會交往,在民間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與伙伴進行溝通、合作分工、一起選擇游戲內容、進行游戲組織、共同制定游戲規則,并嚴格遵守游戲規則,在游戲中與伙伴相互監督、對自身與伙伴的游戲行為進行評價,如“跳山羊”游戲。游戲中怎樣分工,游戲的順利進行需要制定怎樣的游戲規則、在游戲進行中要怎樣分工與合作以及與同伴發生沖突后怎樣解決問題,能夠為他人著想。在民間游戲中,兒童愿意遵守游戲規則,以使游戲順利進行,使他們的行為符合游戲規則的要求,發展幼兒的自控力。
(三)民間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認知活動發動了游戲,游戲又回過來加強認知活動”。因此,可以說游戲是幼兒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幼兒獲得社會經驗的重要途徑。民間游戲源于人們的生活,其中有著幼兒發展需要掌握的社會生活知識。幼兒在民間游戲活動中能夠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推磨磨》游戲中,“準備豆子—清洗豆子—泡豆子—準備磨豆子的工具—同伴分工—合作磨豆子—加工豆漿—喝豆漿”。通過這些步驟,豆漿就制作出來了。通過游戲可以了解到豆漿的制作過程,同時在游戲過程中還可以認識到制作豆漿的工具,體驗勞動的快樂。民間剪紙游戲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在疊疊折折的過程當中鍛煉了幼兒的空間知覺和思維能力。
(一)加強民間游戲教育意識,廣泛搜集整理民間游戲素材幼兒園教師應認識到民間游戲所能夠帶來的教育價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挖掘出適宜的民間游戲資源,積極將民間游戲應用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幼兒教師可以在交流研討時,回憶自己兒時玩過的民間游戲,并與家長合作,讓家長參與民間游戲資源的收集,最后做好整理工作。也可以倡導相關文化部門重視民間游戲,采取積極地措施,廣泛搜集具有本土特色的有關民間游戲的信息,包括民間游戲的名稱、民間游戲材料的制作方法、民間游戲的玩法以及民間游戲的規則,與現代元素整合,并將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裝訂成冊。
(二)構建民間游戲學校教育課程體系1.確定民間游戲教育目標。以幼兒園的課程總目標為前提,將民間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與教學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標相融合。例如:在進行幼兒賽龍舟比賽時幼兒能夠獲得快樂,這是民間游戲所需要達到的情感態度目標;能夠與同伴操作龍舟,這是所要達到的動作技能目標。2.選擇合適的民間游戲內容。民間游戲的種類有很多,幼兒園應結合本園的情況和幼兒發展的需要,為幼兒合理甄別合適的民間游戲活動。在選擇民間游戲時,首先要確保幼兒的安全,其次要能夠吸引幼兒,為幼兒選擇符合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民間游戲。3.確定民間游戲課程開展的方法。在幼兒的課程、一日活動及區域活動中融入民間游戲,將民間游戲納入到幼兒的課程體系中,為幼兒構建有意義而豐富的課程活動,讓其在游戲中獲得發展。幼兒園在課程構建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課程構建觀念,將知識的傳授與民間游戲的展開相結合,分類開展民間游戲。比如說:我們在體能課中插入民間游戲的踩高蹺、滾鐵環、踢球、丟手絹等;在美工課中插入民間游戲的剪紙,泥塑等;在開發智力類的課程中插入民間游戲的七巧板、九連環、猜謎語等,將民間游戲有效地融入到幼兒的課程構建中,建立具有地域特色、多樣化的幼兒園課程體系。利用民間游戲所具有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和參與的熱情,讓幼兒在游戲中積極主動學習。本文通過探究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并為有效實現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將民間游戲納入到幼兒園的教學體系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間游戲資源,實現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使我國民間游戲這一瑰寶不斷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皮亞杰.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M].吳福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李連榮.幼兒園游戲指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3]李屏.中國傳統游戲研究—游戲與教育關系的歷史解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2.
[4]郭泮溪.中國民間游戲與競技:第二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2.
作者:鐘麗娟 高陽陽 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