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科學中學生學習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活用教法,優化學習
課堂教學是小學階段科學學科學習的主陣地。合理、靈活的教學方法,能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優化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活動中認識活動的特點進行分類,主要有觀察、實驗、考察和討論等基本認識活動,相應地就有指導學生認識這些活動的教學方法。
科學課教學活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每一節的認識活動都有明顯的階段性,每一節課的學習都要經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過程,所以要根據每一節課中,認識實踐活動的階段來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否則就會干擾甚至破壞認識過程。例如在《物體顏色》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實驗法,分別研究七色光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種顏色的物體反射太陽光的情況,兩個實驗都是學生在自主地探索現象,整理分析現象,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再如在《凸透鏡》教學中,主要采用“觀察實驗、收集事實、分析研究、找出規律、得出結論、推廣應用”的多種方法的組合,從而使學生發現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凸透鏡距紙屏近,可以成縮小清晰的像,凸透鏡距紙屏遠,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點是倒立的。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中,采用“對比法”很容易認識平面鏡是由玻璃和一層銀粉構成的,再通過平面鏡成像實驗,使學生發現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與像的大小相同,物與鏡和像與鏡的之間的距離相等;物與像的左右方向相反,并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制作潛望鏡。總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育對象,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探究實驗,自主學習
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但是任何一個實驗不是讓學生隨便動手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就行了,還需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濃厚的科學興趣、科學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驗時要做到:
1.明確目的。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說的白一點,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么做這個實驗。
2.設計實驗。此環節是重中之重,因為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設計好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大膽猜想,精心設計實驗流程,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想法和做法,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契機。
3.明確任務。在做實驗時,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另外還可以直接給學生出示實驗記錄表,讓學生邊做邊認真填寫。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確結果。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5.應用結論。學科學,關鍵是要用科學,如在教完"磁鐵的力量"這一課后,我設計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巧取縫衣針”,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還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時,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鐵的例子,也為后面學習作鋪墊。通過實驗探究,學生會逐步養成認真觀察、嚴謹探究、勤于思考、反思總結、歸納運用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互助學習
科學課是探究性、試驗性較強的課程,其過程需要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合作學習。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發揮群體的合力,促進學生探究、掌握科學知識。
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重方式、講究實效。首先,要做好人員搭配。如果自由組合,往往會出現優優組合,中差組合的現象,不利于整體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習效果。為此,教師應協助學生科學分組,做到每組人員能力水平均衡,優差互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次,要做好人員分工,明確任務,各負其責,讓組內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這里要特別強調小組長的作用,要做好組長培訓工作,讓組長會進行分工、組織學習、會組織討論、會做總結。使組長成為教師的小助手,成為學生學習好伙伴。
再次,合理控制好合作學習的次數和時間。一堂課的分組討論不宜過多,只有次數適宜,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集中、深入,才能獲得較高的質量。每次合作討論的時間要科學控制。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見學生一直在“滔滔不絕”,總不忍心打斷,以至學生沒有緊迫感,拖拖拉拉,浪費時間。有的教師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剛進入角色,思維剛被激活,就急于總結,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對小組學習的時間做一個大致的估計,做到心中有數。小組合作時,教師要下組參與學習討論,隨時把握各組的學習情況,靈活地運用教學機制,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
四、科學評價,激勵學習
評價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評價就沒有教學。在科學課程中,評價是伴隨著教學活動發生的,是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學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定性的評定,同時也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引領和激勵。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明確的評價目標,科學地制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評價。
評價內容:既要評價結果,也要評價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也要關注學生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如團結合作、動手動腦、克服困難、交流反思等),更要關注如何促進學生發展。評價形式: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可以做單元前(課前)和單元后(課后)評價,也可以進行同步評價(隨堂評價);可以口頭評價,也可以書面鑒定式評價;可以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獨立進行,也可以面對面互動評。
多角度多方式的評價,帶給學生多元化發展的信息,進一步激勵學生對科學課的喜愛和學習。科學課需要用科學的態度實施教學,因此科學課教師要用睿智去構建教育策略,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從而讓科學學習的快樂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作者:馮桂杰單位:琿春市第十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