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閱讀教學手段多樣化的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課改以來,不少教師對新《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沒有吃透,過于追求教學形式的花樣翻新,脫離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手段讓學生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對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手段要簡約高效,讓教和學都能輕裝上陣,語文教學才能提高效率。
一、突出重點,瘦身閱讀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以教材文本為基礎的教學,文本才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有不少教師唯恐學生學得不夠多,理解不夠深,故而引入過多的資料,看似是為了開掘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實則喧賓奪主,脫離了實際,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預期效果。曾經聽過一位教師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課,在導入文本的環節,她是以“音樂家”為媒介進行導入的,然后引出著名的波蘭音樂家肖邦,并且對肖邦進行了一番詳盡的介紹,然后又是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這些內容占去了這堂課一多半的時間,真正用于文本閱讀的時間微乎其微。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深入的文本閱讀,再多的外圍知識也無法替代文本本身,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太好。很顯然,這位教師的教學偏離了教材,沒有突出教學重點,教師講得很累,學生也聽得很吃力,其原因就在于忽略了文本本身,過于強調外圍知識,從而影響到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消化和吸收。緊緊抓住文本,突出重點,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輕輕松松感受語言之美,簡簡單單體驗情境之美,明明白白感悟義理之美,這就是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因學施教,精煉教學語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以精美的語言給學生以美的熏陶。但是,有些教師刻意追求思考的華美,一味表現思想的深度,卻忽略了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事與愿違。實踐證明,越是精煉簡約的教學語言,越有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精心設計問題,錘煉講授語言,巧用點撥藝術,善于激勵評價,讓每一堂語文課自然流暢,氣氛活躍和諧。在教學《最大的麥穗》一課時,首先設問:“同學們都見過麥田嗎?”“蘇格拉底通過摘麥穗這件事想讓學生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呢?”然后帶著問題讓學生開始輕聲讀課文,在字、詞、句上咀嚼品味,掌握故事情節和脈絡,隨后是精讀,最后小結:“學了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呢?”板書“最大的麥穗是你剛剛摘下的那一穗,要學會抓住機遇。”并讓學生反復朗讀,最為結尾。這樣一來,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閱讀,從字詞句逐漸深入,漸漸接近課文的核心寓意,通過精讀加深理解,最后突出主題,反復強調,這堂語文課就顯得簡潔明快,線條清晰,重點突出,讓孩子們很容易接受。作為教師,話雖然不多,但是表達精確,掌控有效,又適合這一年齡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所以就有了簡約高效的學習效果。只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此年齡段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用孩子們能聽懂、喜歡聽的語言,因學施教,言語精煉,巧妙引導,才能讓學生不斷深入閱讀。
三、有效整合,簡化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手段層出不窮,語文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其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就應該是簡簡單單、活潑生動的,真正的好課并不是徒有其表的“繁文縟節”,而是有效整合教學手段,簡化教學方式,往往只要幾步就能夠完成一堂精彩的語文閱讀課。巧妙運用“三語”(課前導入語、課中過渡語、課后小結語)是閱讀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簡單、最實用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學《安塞腰鼓》時,我首先把一張中國地圖展現在同學們面前,指出安塞的位置。首先導入:“這里是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安塞腰鼓就誕生在這里,被譽為‘天下第一鼓’,讓我們先來讀一讀。”然后讓學生自主默讀,提醒學生邊讀邊畫出自己印象比較深的句子,并且畫上記號。在小結的時候,我鼓勵孩子們用一句話概括閱讀《安塞腰鼓》的感受,比如:“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群西北漢子!”“好一個震撼人心的場面!”以此來加深和升華學生對《安塞腰鼓》這篇課文的理解。就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而言,最簡單、最有效的仍然是“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都是“讀”的妙處,以讀為本,在讀中品味、在讀中體驗、在讀中領悟。莎士比亞說過:“簡約是智慧的靈魂。”一堂簡約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總能給人帶來“刪繁就簡三秋樹”的舒朗感覺,簡約而不簡單,閱讀自然高效。
作者:周媛媛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