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水平對于整體語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地改進方法,讓學生打好閱讀的基礎,掌握閱讀的方法,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和良好的語感,那么,具體需要如何去做,本文在此做出淺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以讀為本,以字為基,打好閱讀基礎
讀寫一直都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樣,它也是閱讀的基礎能力,閱讀水平的提高和讀寫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讀寫依舊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
1.1讀得懂,讀得有樂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文章當中,其中有很多優秀的各類文章,都是以記敘文和一些文學作品為主,這些文章的詞句往往都很優美,文章敘事都非常富有畫面感,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狀物、繪景,都極為生動形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優美的描寫詞句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所體現的中心思想,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詞句能力,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思想。
1.2看得清,寫得明白
組成文章基本要素的基礎是字、詞、句,它們同樣是閱讀文章的根基。學生們只有充分理解了文章中的字、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去提高整體閱讀的能力。首先,要重視生字的聽寫,閱讀文章當中未免有些生字生詞,是學生們不認識或者不熟悉的,教師在講完閱讀文章后應該對這類字詞進行聽寫,讓學生們記住記牢,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字詞儲備量,又能確保此類字詞再次出現時,學生們都看得懂字詞含義;其次,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訓練學生的造句能力,很多文章當中都有著很多優美或是富有深意的句子,這些句子,或是帶有修辭手法,或是帶有關聯詞,教師在講解完這類句子的含義以及運用手法,確認學生們理解之后,應該讓學生依照此類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辭手法或是相同的關聯詞,自己進行造句,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學生對此類句子充分掌握,讓學生們下次遇到相同句式時理解含義,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寫作水平,對答題以及作文能力都有提高。
2緊扣主題,專項練習,培養學生深入閱讀
閱讀水平的提高,學生們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詞句方面,在基礎之上,我們更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明確主題思想的能力,進行針對題目和文章類型的專項練習。
2.1整合文章類型,進行專項閱讀練習
小學閱讀文章類型主要就是記敘文,其中可以細分為兩類,一是寫人、敘事類文章,二是狀物、繪景類文章。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該把閱讀練習的文章進行分類,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專項練習。2.1.1寫人、敘事類文章的教學針對此類文章,首先要讓學生分析出文章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有準確分析出這六要素,才能把握文章全文,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其次,要讓學生分析出文章中所用記敘順序,即:順序、倒敘、插敘和補敘。只有看出文章所用的記敘順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從而進行事件的分析。
2.1.2狀物、繪景類文章的教學
針對此類文章,教師在教學當中同樣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此類文章大體可分為游記,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非自然景物。此類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多為重點分析的對象,教師要教導學生學會分析它所采用的修辭手法,分析景物的特點描寫,這些特點多是通過形態、色彩、聲音、氣味和意境等體現出來的,學生應該不僅知道如何分析,還應學會這種描法。
2.2發現文章異同,深化主題討論
在對文章進行整合后,對相同文章類型進行專項練習的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對同類型文章的“異處”進行分析討論,如對描寫同一事物的修辭方法有何不同,在描寫同一類型事件的寫作順序有什么不同,幾篇文章所描寫主人公的人物性格都有什么不同,又是用什么不同的方法進行刻畫的。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同時,也可以帶著學生進行對過去學過的文章知識進行鞏固。
3革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對現在來說,必須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章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體性,也更有專注力。當然,也要采用多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充足的樂趣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也需要自己去主動地學習更為先進、更為科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然后進行揣摩,看是否適用于自己和自己的學生,如果適用,再將這種學習的理念、方法與自己的進行結合,只有教師和學生們共同進步,才會使學生閱讀能力穩步提高。
4結論
綜上可述,不難看出,閱讀的教學應不止于基礎詞匯和分析方法,更要重視學生們對閱讀經驗的積累,與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只有打好基礎,掌握方法,再進行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地積累閱讀的經驗,才能對一切文章都讀得明白,寫得明白。
作者:易文英;劉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