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與兒童心理學的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兒童心理、揭示兒童心理活動特點和規律的一門科學。通過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什么樣的幼兒園戶外空間是兒童喜歡并需要的,在此基礎上做出的設計才能良好的輔助兒童的健康成長。
劃分不同游戲空間
美國心理學家帕騰根據兒童在游戲中的相互關系,對游戲進行了以下分類。表1兒童游戲的不同種類[5]此外,在幼兒時期,兒童已經開始形成性別角色觀念,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性別化行為會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兒童在戶外活動空間中進行游戲時,性別化行為也很明顯。表2兒童在戶外活動中的性別化行為[6]綜上所述,不同的社會性水平和不同性別的兒童需要的游戲類型都會有所不同,進而需要的活動空間也就不同。首先,為了避免同一種游戲內容使一些孩子感到厭煩或使另一些孩子感到挫敗,空間的劃分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為了使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孩子互相交流友好相處,場地也無需過分細分。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彼此之間利用植物或者座椅等進行區分或者以道路進行連接,這種“障礙”會提示孩子哪些范圍是適合自己玩耍的地方,同時也能通過“障礙”觀察到其它區域內兒童的活動,從而判斷自己要不要“越界”。最后,休息和獨處的空間也需得到安排。
設計中應體現對特殊兒童的關懷
身體有殘缺的兒童。他們通常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自由玩耍,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或者被其他的孩子排斥。因此,對于這些孩子,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幫助他們得到良好的身心鍛煉,走出陰影。身體殘疾的兒童需要加強鍛煉和活動。無障礙設計顯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為殘疾兒童的行動提供很多方便。此外,雖然每個殘障兒童的情況都不一樣,為他們所做的設計也應該有所側重,比如,對于肢體殘障兒童,地面的坡度、道路寬度、游戲器械等都要嚴格按照要求設置;對于智力殘障兒童,設計的重點是組織順暢的空間秩序,加上豐富的色彩、聲音、質感等都可以刺激他們的神經。[7]但是在幼兒園有限的空間中我們常常做不到如此細致,因此,要找出最為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要解決交通障礙,技巧障礙和信息障礙,使他們能夠自由通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參加一些游戲。
豐富多彩的設計要素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的感知覺、注意力、記憶、思維等認知能力在幼兒期會迅速發展。而這種發展依賴于幼兒的各種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都充分地敞開,接受各種適宜的刺激。在此階段,教育者一方面要創設一種刺激豐富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引導兒童的興趣[8]。
1植物造景。不同的植物,其顏色、氣味、外形、花朵、果實等都有所不同,隨著季節的轉換又會產生很多變化。在選擇植物種類時,首先要選擇生命力強和便于管理的物種。其次,要考慮功能要求,比如,夏季遮陰、降塵除噪。然后,要適當選擇具有觀賞性的植物,兒童對于形狀奇特、色彩鮮艷和有獨特質感的植物會顯示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選擇對兒童無危害的植物,堅決不能使用有刺、有毒和有刺激的物種。在進行植物配植時,要注意常綠植物和色葉植物的搭配,為孩子營造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這也符合兒童活潑的天性;建議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的多層次搭配,在豐富空間的同時也能滿足多種功能需求;在幼兒園區的重要節點處要進行特別處理,可以利用大體量或者具有獨特樹形的植物進行強調。
2其它自然元素。兒童天生是與大自然親近的,水、沙、石等自然元素都能給兒童帶來游戲的靈感。建議根據幼兒園學生的數量在戶外空間中設置面積和大小合適的沙坑,可以在沙坑周圍擺放長椅作為邊界。同時在沙坑旁邊應該有可以遮陽的植物或者傘,既可以豐富景觀又具有實用價值。此外,還可以在空地和綠化范圍內增加石塊的擺放,有時你會發現,僅僅是幾塊石頭就可以令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園區內設置淺水池,兒童生來是親水的,若與噴泉、雕塑和一些小品結合則更具趣味。各種各樣的自然元素都能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刺激,應該被廣泛地應用到幼兒園的戶外空間中。
3游樂器械。游戲器械能給孩子們提供大量的鍛煉體力和腦力的機會。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當環境不斷地對兒童現有的心理發展水平提出挑戰時,它向兒童提出的新要求與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會不斷推動著兒童的心理發展。[9]因此,我們常會發現,像秋千、滑梯等單一的游戲器械很容易令孩子乏味,而能提供更多挑戰性和選擇性的組合型游戲器械,則可以令兒童保持長久的興趣。同時,兒童游戲器械的安全性要受到足夠重視,材料的選擇、尺寸或是安裝過程等環節都應該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
充分尊重兒童的意愿
心理學研究表明,豐富的刺激能夠促進兒童腦的發育和智力的發展。當然,兒童也不是被動地順應環境,而是主動地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他們會主動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改變不適合自己或自己不喜歡的環境,建構和創造適合自己的新環境[10]。設計師應該把自己當成孩子,不僅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想問題,更需要與他們平等、真誠地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一方面,在設計之初,我們可以在幼兒園周圍,與將來有可能進入該幼兒園學習的小朋友接觸,去了解他們心目中的幼兒園是什么樣的。而兒童的思考畢竟是不成熟的,這就需要我們去把孩子的理想變成現實。另一方面,可以實地考察其它已經建成的幼兒園,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充分了解孩子們對該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的滿意和不滿意之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自己的設計所利用。
通過對相關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能夠為幼兒園戶外活動空間的設計提供更多具有人性化和科學依據的指導。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孩子們在幼兒園中獲得更多的歡樂,更強健的體魄,更健康的心靈。(本文作者:晏婷婷、馬軍山、金荷仙、王婧寰單位:浙江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