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課程改革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樹人,德育的重要性及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德育必須服務于教學改革,以德育培養為基礎,以“德”“智”“體”“美”“勞”為培養目標,為國家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強、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現基于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道德滲透現狀與問題,淺析小學數學教學的道德滲透策略。
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領域,其教育制度之實質即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具有一定優勢的同時,弊端也顯而易見,其不重視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不重視學生的美德、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培養,不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這種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德育教育
德育是育人的首要任務,立德樹人,立德在先。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社會各界評判一人優秀與否的主要參考即是考試分數,而其道德素養的高低長期遭到忽視。這一畸形態勢既不利于培養學生形成愛國、愛家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不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利于傳承中華文明與優秀傳統文化,也不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德育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趨勢,對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和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及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的影響。把德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采用適當的課堂引入方法,將德育貫穿課堂教學的始末,貫穿于教學體系的始終,具有積極意義,這不但是素質教育模式下的必然趨勢,更是長期所實行應試教育應補足的短板,是當前政府、一線教育工作者、社會各界及家長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德育是立德樹人之根本,也是育人的優先環節,更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教書育人不應只注重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應把徳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應試教育過分強調分數高低,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其弊端也顯而易見。數學教育并非純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同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家庭教育模式不一,其對知識的掌握、理解和內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徳育工作的同時不僅要對書本知識有具體的把握,還要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為此,只有找到德育的出發點,充分認識徳育的重要意義,把德育與課堂、學生和社會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以課堂為主體進行德育教育,善于在教學中獲取德育信息和資源,利用一切機會與資源,適時地、恰當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徳育教育與應試教育并非相互矛盾的,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生急需徳育教育,同時綜合素質教育更是徳育教育的必然。要實現學生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或者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全面、健康的綜合素質人才,實現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目標。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根據新的教育教學標準的要求,按照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滲透德育。
2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缺失
2.1學生的認知水平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學生的認知水平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心智發展狀況存在區分這一點是正常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具體狀況,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全面發展的德育策略。在此基礎上,積極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性格特點及家庭狀況,兼顧學生的思維和認知水平,適時地進行德育工作。
2.2教學思想和方法不恰當
良好的教學思想、方法及課堂導入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有效提高學生接受徳育的程度。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特點,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需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依據具體年齡階段的性格特征開展德育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以教學方法為基礎,以徳育大綱為準則,以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思想為指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但在日常的教學與工作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德育的滲透,導致教學方法和策略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小學數學課堂具有極強的理論性,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較大差異,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之時,也應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因時制宜。
3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構策略
3.1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深入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要善于充分探索,不斷發現。不要認為小學數學是自然科學,是一門不具備任何文學性、藝術性的學科;不要認為其教材所充斥的不是公式就是枯燥的文字描述;不要認為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沒有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事實上,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的隱性因素,潛移默化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例如,在教大數的閱讀方法時,可舉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數據,如我國面積、河域面積及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實際數據作為學生實踐的素材,讓學生能了解到國家的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物質資源豐厚,也讓學生意識到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科學,需要他們的努力學習。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還使他們明白,在當今高度發展的科學及經濟環境下,如果不努力學習,其現有的成果將難以為繼,將會羞愧于古人,并以此鼓勵他們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和創新努力學習,勇于肩負起時代責任、國家大任,并提高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及自信心。
3.2聯系生活實際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不僅要把德育納入教學過程,還要通過課外活動、課外閱讀、網上獲取信息和社會調查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收集信息,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此外,教師可以開展知識競賽、課外活動和講故事等,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的突出貢獻、創新思想與數學的發展歷程,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通過這些途徑進一步將德育工作貫徹落實于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科學和愛老師的責任心,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奠定基礎。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進一步研究和探討道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3結合實際情況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一些與學生心靈碰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如學生之間的一些矛盾,或者一些感人的事件。不少一年級的教師可能會遇到學生在操場上玩而忘記上課時間的這種情況,因為玩而忘記功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在一年級新生開學后更較為常見。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站起來大聲喧嘩、大吵大鬧,在教室后面走來走去,甚至坐在座位上玩書包、文具等,不尊重老師,不遵守課堂紀律。教師要結合實際,因勢利導,積極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師要明確學校學習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愛他人、愛自己、愛父母和愛老師。同時,在小學課堂中,因勢利導,因時制宜,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從而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4結語
在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質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德育內容的滲透。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關乎國家未來,學生只有具有較高的精神品德與高尚的情操時,才會有更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方向,才會明白求學之路不僅是學會知識,更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這就要求教師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熟悉數學知識,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不斷實施德育,為徳育健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魯潔.德育課程的生活論轉向———小學德育課程在觀念上的變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3):9-16,37.
[2]郭玉秀.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例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8(18):27-28.
[3]邱桂珠.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179-180.
作者:楊紅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