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中英語學習中,英語翻譯是需要掌握的重點學習內容,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高中英語翻譯的學習能力要有所提高,不僅要具備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更要了解英語語言文化,這些都可以從英語翻譯能力上體現出來,掌握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是提高英語翻譯能力的有效途徑。本論文針對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展開研究。
【關鍵詞】英美文學;典故;英漢翻譯;技巧
英語翻譯中,對語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同的語言環境對于語句的翻譯也會有所不同,這些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時候就深有體會。英語是作為語言工具存在的,在英語學習中往往會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將英語作為語言交換的工具。事實上,語言是一種文化,在英語翻譯中要特別強調語境。在高中英美文學典故閱讀中,掌握英漢翻譯技巧有助于提高英語翻譯能力[1]。
1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
英美文學典故所塑造的語境都是特定的,是建立在歷史地理環境的基礎上的,在進行英漢翻譯的過程中,就要對作品中所塑造的文化環境充分考慮。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英文典故所表達的原意準確表達出來,翻譯為漢語還要考慮到中文語言環境,要提高英漢翻譯質量,就要運用一些技巧。具體如下:
1.1英美文學中典故的直譯法
英美文學中典故的英漢翻譯中采用直譯法,就是在翻譯中不需要變通,而是將典故中的英語直接翻譯為漢語,所翻譯的語句遵循原文的語言表達風格,保留了原創性,而且對于直接的語言轉換沒有過多的引申了,保留了英文與漢文的對應形式,讀者可以對典故的內在涵義充分理解,能夠從中了解英美文化[2]。
1.2英美文學中典故的意譯法
英美文學與我國文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進行翻譯中采用意譯法,就使得典故的原文與翻譯的語言之間不能夠對應,典故的語言結構被破壞,但是整體的語言表達到位,原意被完整地表達出來,容易被理解。
1.3英美文學中典故的套譯法
如果英漢典故不是完全對應的,但是有共同涵義,就可以采用這種翻譯方法,即用于中文意思接近的典故表達英文原意,使得所翻譯的語言更具有文學色彩。比如,“Birdsofafeatureflockstogether.”如果采用直譯法,即為“鳥類成群在一起的特性。”但是對于人的社會交往的評價,這樣的翻譯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翻譯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更為生動到位。
1.4英美文學中典故的增譯法
增譯法,顧名思義,就是采用直譯法進行英漢翻譯,為了使得語言表達更為準確,會對相關的文化背景加注,以使讀者對翻譯的語句準確理解,典故中的民族文化氣息得以體現出來[3]。
2英美文學典故的英漢翻譯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2.1文化背景的不同
不同的國家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生活習俗不同,自然風貌不通,宗教信仰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在內在涵義以及思想表達方式上就會有所不同。文學典故具有社會歷史性,所傳承下來的不僅是作品本身,而是實現了文化的延續,在對英美文學典故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就要對文學作品創作的文化背景充分考慮,在翻譯的過程中,還要結合中國的文化傳統,在對典故的翻譯中,采用與漢語言表達習慣相接近的方式進行陳述,使讀者容易接受,而且還不失文學藝術性。
2.2對英漢典故的語言對應情況充分考慮
中國的文學典故是非常豐富的,其中存在著與英美文學典故內在涵義相對應的作品。在對英美文學典故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就要將中國文學的典故充分運用,實現對應性,使讀者對于翻譯的語言容易理解,對于翻譯工作而言,也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如果英美文學典故在意義上與某漢語典故的意義相對應,而且語言用法上存在著一致性,就可以互譯。burnone’sboat.如果直接翻譯,即為“燃燒的船”,與“破釜沉舟”在涵義上存在著一致性,就可以將這句英語翻譯為“破釜沉舟”。如果英美文學典故在意義上與某漢語典故的意義是部分對應的,就會存在涵義不一致的現象。在翻譯的過程中,就可以恰當地使用翻譯技巧,根據語境情況靈活互譯。
2.3對翻譯文章的整體性要充分考慮
在翻譯英美文學典故的過程中,要對文章所發揮的作用充分考慮,從文章的整體性出發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使得所翻譯的文章更具有文學色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翻譯屬于是系統化的翻譯活動。在高中英語翻譯學習中,英美文學中典故的翻譯是需要掌握的翻譯技能。在文學作品中塑造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英翻翻譯,不僅要實現英漢兩種語言融合,還要運用一些翻譯技巧,可以獲得良好的英語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靜.論英漢典故學習[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7):51-52.
[2]朱曉娟.性格與人物之間的關聯性分析——解析簡•愛的性格特點[J].教師,2013,(23):124-125.
[3]歐陽志群.“后方法時代”視閾下英語翻譯學習的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2014,(07):171-173.
[4]陳婷婷,李紅梅.本文分析模式視角下《呼嘯山莊》兩個中譯本的比較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學習,2013,(04):50-51.
作者:廖心千 單位:長沙市南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