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綏化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全區坐落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地處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區域之一。本文以田野調查為基礎,通過對綏化周邊3個縣城2個鄉鎮的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寒地黑土地區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梳理,對所面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綏化地區;農村;音樂教育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城鄉音樂教育的巨大差距越來越成為阻礙我國教育公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事業的瓶頸。2006年3月的葡萄牙舉辦了為期一周的世界藝術教育大會,發展中國家的藝術教育問題成為了大會的重要關注點。綏化市作為寒地黑土地域的重要農業城市,農村人口占全區人口的五分之四,如何使同在一片藍天下的農村中小學生也同城市中的孩子一樣,享有正規的音樂教育,成為音樂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的真正受益者,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綏化地區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調查
綏化市轄北林區1個市轄區,肇東、安達、海倫3個縣級市,綏棱、青岡、慶安、蘭西、望奎、明水6縣,共6個辦事處、160個農村鄉鎮,1331個行政村。[1]本次調查分別對其中3個縣城,以及下屬2個鄉鎮共7個學校進行走訪,其中小學4所,初中3所。發放學生問卷調查1563分,收回有效問卷1524份,其中男生846人,女生717人。發放音樂教師問卷調查13份,收回有效問卷13份。
1.學生對音樂及音樂課程的態度與接受情況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有95.1%同學均選擇喜歡音樂,但在是否喜歡學校開設的音樂課的問題上,僅有51.6%的同學選擇喜歡。學生不喜歡學校開設的音樂課程的主要原因為:教材歌曲不好聽64.3%,不喜歡樂理知識32.5%,老師不認真上課22.3%,沒有教學器材31.2%。課下自己學習音樂的同學占7.3%,希望學習音樂但擔心學費貴,影響學習的同學占38.5%。家中有鋼琴、電子琴與其他樂器的總百分比為8.15%。由此可見,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學校不開設、少開設音樂課程、教師授課內容不吸引人、缺少器材等原因,使學生對于學校開設的音樂課程的喜好程度降低。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的現象比比皆是。
2.音樂課程開設情況調查走訪中發現,縣城、鄉鎮中小學音樂課程的開設數量及質量得不到保證。在走訪的7所學校中,1所初中學校的初三階段一個學期未開設音樂課,能夠保證每周2節音樂課的僅有一所小學,并且音樂課經常被其他課程所占用。其余學校課表上的音樂課時上時不上,音樂課程的開設得不到保障。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上,也存在不夠嚴謹的現象。有音樂教材的學校僅占42%,按教材進行授課的不到50%。部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只教唱歌,或僅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對作品的作者、體裁、創作年代、風格不做任何講解。音樂課堂改為自習課,或被其他課程占用的情況屢屢出現。
3.音樂課外活動開展情況在對7所受訪學校的調研中,學校舉辦過“藝術節”類似活動的,有5所學校;校內有音樂社團、興趣小組的為5所學校,且學生的參與率低于40%;學生參加次數最多、人數最多的課外音樂活動為合唱類活動,如“一二•九”“九一八”大合唱。
4.教師隊伍對13名音樂教師發放的問卷調查得出,13名教師中8名為女性,5名為男性,符合學科性別常規。在學歷結構上,4名本科學歷,7名??茖W歷。音樂專業畢業的為11人,其余2人為其他學科兼任。從年齡結構上看,40歲以下的音樂教師為10人,占總人數的77%。專業技能上,能夠熟練演奏鋼琴、電子琴的占46%,從業后未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占69%,渴望有機會參加培訓、進行教學交流的教師占85%。
5.音樂器材設施情況調查中發現,3個縣城的小學、初中均配備鋼琴,且能夠正常使用,但鋼琴投入教學的使用率不高,課堂授課主要以電子琴、多媒體電子設備為主。鄉鎮的2所學校中,1所學校雖有鋼琴,但鋼琴年久未調,已經無法正常投入使用。另一所學校無鋼琴,僅有電子琴。學生用樂器方面,電子琴數量均不達標,不符合國家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2]。初中學生樂器大部分為豎笛與口琴,所有的學校均無專門的音樂教室。在調查中,77%的教師認為學校的音樂教學設備不足,69%的教師認為音樂教學設備不足是導致音樂教學無法順利開展的重要原因??偨Y以上調查結果,不難得出以下結論:綏化地區農村音樂教育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師資隊伍、軟硬件器材配備上均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些不足導致本身對音樂抱有極大興趣的學生對學校開設的音樂課程、舉辦的課外活動等缺乏興趣,導致該地區的音樂教育仍徘徊在相對不高水平的運行狀態,這顯然是與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不相符的。
二、綏化地區農村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1.對音樂教育的認識、重視度不夠中國的教育觀念,從最初的“學遍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語數外”的三雄鼎立,似乎從來沒有音樂的立足之地。長期以來,人們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在中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校方為了升學率考慮,不斷地壓榨音樂課程的課時數,為主科讓路。甚至一部分學校領導依然有著“一搞活動,學生的心就野了,不好好學習,影響教學”的思想。另一方面,家長對音樂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孩子在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他們所關心的是孩子每一次考試的分數,在乎的是孩子能否考上中學,考上大學。他們也明白音樂的學習對孩子是有益處的,但是當音樂教育與傳統的“主科”教育相權衡,他們毫無例外地選擇拋棄音樂教育。學校與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偏差,究其深層原因是我國長期以來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性以及應試教育留下的影響。一門課程如果不能夠帶來短期、明顯的益處,則常常被判定為“無用”。而音樂教育對人的影響是一個漫長、逐漸顯現的過程,它給學生帶來的益處無法在一朝一夕體現出來,也無法通過分數、考試進行量化,這都是導致綏化地區農村對音樂教育重視、認識度不夠的原因。
2.音樂教學設備短缺、經費不足教學設備作為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對整個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通過本次調研發現,絕大部分學校的音樂教學設備未達到國家于2002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則農村學校的辦學經費不充足,二則與校方、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不夠有直接關系。一方面有限的教育經費,無法滿足學校的辦學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也要先以“主科”為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經費被用于投入音樂教學與音樂課外活動?!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教學設備的音樂課堂,單靠音樂教師使盡渾身解數,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音樂課堂質量下滑、學生對音樂課堂的滿意度下降。
3.音樂教師數量、素質結構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教師的數量、學歷結構、教育觀念、專業素質、教學手段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我國規定教職工人數與學生人數的比例為:縣鎮初中1∶16;農村初中1∶18;縣鎮小學1∶21;農村小學1∶23。按照此人數比例,本次調查中,無論是縣城還是鄉鎮的音樂教師數量均遠遠達不到此標準。數量的不足,必然會導致教師在授課、書寫教案、備課等環節任務量的增加,課堂的教學質量就難以保證。此次參與調查的音樂教師中,教師的繼續教育資源嚴重匱乏,這其中包含培訓機會少、經費緊張以及教師教學任務過重的多種原因。以上種種原因最直觀的體現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缺乏學科教學法意識、專業學科素質不強,很難凝練出一堂集知識、趣味性于一體的音樂課,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缺失。
三、綏化地區農村音樂教育現狀對策研究
1.轉變觀念,提升對音樂教育的認知水平素質教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各個環節的融會貫通與協調發展,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實施美育必不可少的內容。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久以來對于音樂是“副科”的觀念很難一朝一夕改變。對此,應從校方與家庭兩方面入手,提升其對音樂教育的認知水平。一方面通過定期的教育宣傳與家訪,扭轉家長的觀念,使其認識到,音樂教育對于培養一個學生的創新思維、審美修養、完善健全人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校方也不應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將音樂教育放到次要地位,要明確:缺乏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從而確保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應有的位置。
2.加大投入,推進農村音樂教育全面覆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相對于深度與難度,更重視的是普及度,音樂教育必須覆蓋所有的農村中小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音樂教育要做到“開足、開夠”,消滅音樂教育的盲區。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并重視教研、科研對于教學的重要作用。同時,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除課堂教學外,課外教學活動也必不可少。學校應加大對音樂藝術活動的投入力度,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面向全校同學開設興趣小組,并配備專門教師進行指導。
3.資源共享,促進農村音樂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農村音樂教師隊伍建設,對農村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應健全農村音樂教師的補充機制,充實農村音樂教師隊伍,保證每個中小學都有足夠數量的音樂教師,杜絕其他科目教師兼職授課的情況。[3]在農村音樂教師緊缺的情況下,大學生支教能夠在相當程度上起到階段性補充農村音樂教師資源的作用。大學生支教作為綏化地區的特色,已經連續開展近十年,綏化學院音樂學院的學生在接受了系統專業的音樂教育后,到綏化周邊縣、村進行為期一學期的音樂支教活動。既為當地補充了新鮮的音樂教學血液,也帶去了前沿、專業的教學理念。其次,應積極推進農村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其教學、教研、科研能力。學校要多為音樂教師創造學習、交流的機會,并鼓勵教師參加學習。雖然農村與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差異,在客觀存在著信息上的滯后、閉塞性的弊端,但作為互聯網時代,有更多便捷的方式為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便利條件,促進農村音樂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應該加強城鄉聯系,建立音樂教師流動制度,鼓勵城市教師到鄉鎮進行教學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音樂教育的受益者,是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通過對綏化及其周邊寒地黑土地區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寒地黑土地區的農村音樂教育貢獻綿薄之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寒地黑土地區農村音樂教育會越來越好。
作者:金相莉 單位:綏化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