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規模的急劇擴張1991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始試點,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對象主要是行業內的在職人員。一直到2009年,“全日制專業型碩士”作為一種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出現,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開始擴大。近年來,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專業碩士傾斜,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更是迅猛發展。2010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占整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比例已達到24.67%。2011年全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將近13萬人,其增幅超過了16%。2013年專業碩士招生比例已達到40.3%。2014年專業碩士招生規模占整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42%,預計很快我國的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比例將達1:1。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單位近幾年也有大幅增加。目前,我國專業學位培養單位共有509個,占我國博、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總數的60%以上。其中,普通高校49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79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0余個。如工程碩士在2010年有128個招生單位,2011年就達到了361個,是2010年的2.8倍多。
2.專業學位類別迅猛增多199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幾點意見》,開啟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同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批準在我國設置和試辦法律碩士、教育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等六種專業學位。十年后,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通過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2011年2月1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我國第39種專業碩士——審計碩士。目前這39種碩士層次的專業學位設置,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
3.制度化、規范化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國家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力度是清晰可見的,相關政策文本的出臺,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發展更為制度化和規范化。比如在《關于構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業工作納入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工作,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合格者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執行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有關管理和就業政策。這就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問題提供了制度化規定,有了保障。
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發展背后的困境
1.社會認同度低一方面,傳統的“學術至上”的觀念認為高校是培養學術研究型精英的地方,一直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家長、社會公眾大多不知道什么叫專業學位研究生,很多人把專業學位定義為“次等”的學位,缺乏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的正確的理解。由此,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一直不被認可。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往往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產生歧視,在升值或者評級的過程中因為專業學位而受到限制。由于大規模的專業碩士教育,其含金量與認可度在社會上還有一個檢驗認定的過程,還有一個認識接受的過程。
2.照搬學術學位模式現階段,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幾乎照搬學術學位的培養模式,弱化了職業性、實踐性。在課程設置體系上,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52.9%的同學認為只有一到兩門課與學位專業不同,有4.18%的同學認為課程設置完全相同。可見,多數高校專業學位與全日制的學術學位課程設置接近90%的相同,相當多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方案是對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方案的“復制粘貼”,只是調整、刪減部分課程,增加實驗課,或是給基礎理論課增加配套的實驗模塊,沒有體現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自身獨特的價值導向和教育規律。在專業實踐環節上,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濃重學術性,多數高校忽略了實踐環節的建設。以傳授知識為主,不能充分體現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所特有的實用性、技術性、實踐性,從而導致人才培養缺乏靈活性、多樣化和針對性,無法適應不同地區對人才規格的需要。
3.考核方式單一目前高校對于學生評價方式還是停留在基本的畢業論文和平時的情況。這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不合理的,純理論分析過于學術,缺乏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知識的創新和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所以,單一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客觀評價專業學位研究生。
4.培養質量有待提高⑴生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基礎。一方面,考生在選擇考研報考方向時,大多數都是以學術型學位作為第一志愿。表2就反映了2011年到2015年的報考情況,雖然報考人數在增多,但是2015年并未達到報考趨勢1:1的理想比例。另一方面,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的過程中,很多報考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不是第一志愿,而是在沒有被原報考的學術型學位錄取后或是在學術型學位復試淘汰后調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可見,生源不佳一開始就制約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質量。⑵導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導師的專業訓練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目前,高校導師的學歷層次和學術能力大幅提高,但他們缺乏社會歷練,社會實務經驗不足。高校導師在進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中不自覺偏向理論知識,滿足不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2009年,教育部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建立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目前,有些專業學位研究生并沒有落實“雙導師”,落實了“雙導師”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校內和校外導師的職責不夠清晰明確,校內導師幾乎不參與學生實踐,校外導師作用發揮甚少,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教育相互分離。通過對某高校2014屆550篇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進行調查,真正實施“雙導師制”,共同指導研究生論文的僅有15篇,占該類論文總數的2.7%。師資隊伍缺乏經驗,“雙導師”在實際中流于形式,不利于培養出滿足社會要求的高質量人才。⑶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起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適宜的質量評價標準,表現為論文指導和答辯中的學術型傾向和實習的敷衍塞責,多數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趨同,特別是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指標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和保障機制,以至于有些學生沒有經過嚴格、規范的實習及生產實踐,只是完成了畢業論文,或者同學術型研究生一樣在校內實驗室完成專業實踐。正是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評價標準尚不明晰,質量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不具有實質性的銜接,以至于很多畢業生在完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之后,尚不能直接進入和勝任職業崗位。
三、走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困境的路徑
1.從政策和宣傳上,提高社會認可度⑴國家政策及時跟進。一方面,相對于學術型研究生,專業學位起步晚,國家的相關政策欠缺,政策的制定內容不夠及時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群眾感受不到國家政策對于專業學位的重視,自然對其認可度不高,報考存在相當大的顧慮。另一方面,社會需求在不斷改變,國家的政策不能一錘定音,需要隨實際情況而變更。每年的專業學位報考人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考生及其家長對于相關政策的研究和就業扶持的分析。⑵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宣傳工作。利用媒體、網絡等渠道大力宣傳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優勢,促使社會各界人士全面認識專業學位,顛覆學術學位能力優于專業學位能力的傳統觀念,加強社會各界對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在觀念上的重視程度。學校在招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發放資料、招生視頻等介紹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考生、家長和社會大眾全面了解專業學位的過程中產生認同感。
2.創新培養模式高校應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框架,優選教學內容,突出課程實用性和綜合性,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完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轉變課程考核方式,注重培養過程考核和能力考核,著重考察研究生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高校應積極聯合相關企業,建立穩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共同建立健全實踐基地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明晰各方責任權利。明確研究生實踐內容和要求,健全實踐管理辦法,加強實踐考核評價,保證實踐質量。促進實踐與課程教學和學位論文工作的緊密結合,注重在實踐中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強化學位論文應用導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求的是學術知識與經驗知識的統一,所以仿效學術學位的考核方式是行不通的。在考核方式上要有專業學位的獨特性,考核過程中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考核,建議適當地增加實踐技能考核的比例,將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相結合。目前以學位論文或者畢業設計的考核中,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行業應用價值。專業學位論文應反映研究生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可將研究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發明專利、文學藝術作品等作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表現。專業學位論文應與學術學位論文分類評閱。在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4.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⑴確保生源質量是基本前提。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應大力宣傳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相關信息,比如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就業方向以及歷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等等。這給有意向報考的考生有了詳細參考,能夠讓考生更有依據的分析自己目前如何選擇研究生教育方向。避免了廣大考生盲目填報學術學位,增加第一志愿填報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優秀考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不是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衍生物。在學校的招生過程中,不應當把專業學位作為學術學位的調劑物,而是應當從各自的獨特性出發,采取“各自獨立”的招生方式,設置各自的招生條件,分別招收適合各自培養目標的學生,從而避免出現公眾歧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現象,也利于招生單位招收到適合自己培養方向的優秀學生。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雙導師”制。高校應根據不同專業學位類別特點,聘請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實踐經驗豐富的行(企)業專家組建專業化的教學團隊。加強教師培訓,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或相關行業單位兼職、掛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逐步形成穩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校內研究生導師擔負著學科建設和培養研究生的責任,對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起著決定性作用。校內導師應該人人參與研究生課程教學,作為研究生學習專業領域知識的引路人,導師通過授課,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做好專業領域研究,加強了自身專業領域知識與時俱進的再學習,便于對研究生課程學習的授業解惑。校外導師(行業和企業高級工程師、管理人員等)充實到導師隊伍中,可以快速緩解專業學位培養過程中師資實踐性不足的難題。高校采用良好的待遇吸引社會專業人才進入學校課堂或者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雙導師”相互合作、相互補充,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責任,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⑶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體系。面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新形勢,提高質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亟需進一步完善與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相適應、符合國情和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的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首先,學校要按照《學位授予單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基本規范》建立內部的質量保證體系,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課程設置、學位授予等管理過程進行自我評估、自我監督。其次,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于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監管。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定時評估學位授權點的教育工作評估,對于那些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學位授予單位,采取約談、通報、限期整改甚至撤銷學位授權等處理辦法。第三,第三方機構對于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監督。第三方機構如行業部門、社會機構等,他們對于研究生教育質量的評估會更加客觀和公正,有利于提高高校和教育部門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高校的貫徹落實,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迅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不是盲目擴大規模,而是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善于發現迅速發展背后的困境。國家、高校、社會大眾必須齊心協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才能良好發展,培養出兼具系統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高質量人才,有利于滿足社會對于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作者:黃曉雙 李正明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