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視野下研究生就業指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畢業碩士生們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農業院校的研究生,由于所在學校在高校體系中間的弱勢地位,在分割就業市場這塊大蛋糕的時候占不到優勢,甚至常常“吃虧”。農業院校的研究生面臨諸多就業困境,對其進行就業引導極為關鍵。
1農業院校研究生出現就業困境的原因
研究生出現就業困難的原因很多,但總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研究生自身因素,二類是高校的體制因素,三類是社會原因,上述影響目前研究生就業因素普遍存在于當前研究生培養高校中間,農業院校也不例外,且具有自身的特點。
1.1研究生對就業認識不足,擇業觀念不正確當前的農業院校研究生缺乏改造農村、服務農民、獻身農業的熱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愿到農村基層、民營企業去,只愿意到高校、科研單位、國家機關就職。就業區位上,大中城市、沿海地區也是絕對的首選。這些就業單位和地區原本就是人才的高富集領域,就業競爭激烈,狹隘的堅持到這些單位和地區就業,為研究生就業帶來難度;同時,對農村基層、民營企業就業機會的漠視,也使得畢業生們失去了很多施展拳腳的舞臺。
1.2部分研究生缺乏真才實學,自身素質低下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一些不為學術科研,為規避就業風險,撈取更高學歷學位的人進入了研究生隊伍。一些人目的功利、心浮氣躁,能力低下,缺乏競爭力。同時,有部分研究生缺乏就業技能,在就業時候出現畏難情緒,不能夠對自身做出良好的定位。
1.3就業市場的供大于求目前,高校畢業生數量眾多,勞動力市場的形勢是供大于求。同時,由于受國內外變化的經濟形勢影響、國內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斷精簡的制約、企業裁員的震動,人才市場對研究生的需求減緩。而往年未就業的畢業生和即將準備畢業的研究生加劇了研究生就業市場的不景氣。
1.4用人單位的招聘觀念發生的轉變人才市場上高等人才大量涌現,用人單位在對人才學歷要求有所提高的同時,對高等人才的使用也日趨“理性”化。一些用人單位,特別是外資企業,在要求一定的學歷的同時,加大了對技術和能力的要求。在實際用人時,研究生的優勢相對本科生而言,并不明顯,一些用人單位認為,研究生往往重學術,而輕動手,同時,他們擇業目光高,容易“跳槽”,對單位的忠誠度較低。而研究生數量的加大,使得研究生不再稀缺。
1.5農業高校研究生培養與社會需求脫鉤農業院校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很少依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制定招生計劃、設定相關專業和課程,學科與專業的調整明顯滯后于社會的需求。同時在人才培養方面,普遍存在學生動手能力差、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跟不上社會用人要求的情況。這些都大大加劇研究生的就業困難。
2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就業指導方針
就業指導工作關系到研究生的發展和前途,是研究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業院校的研究生就業工作又關系到我國的“三農”問題,做好農業院校研究生指導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需要。在新形勢下,農業院校的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2.1幫助研究生樹立具有農業導向的就業觀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行“三農”政策,各項扶農、惠農的政策不斷出臺。天然的優勢加上好的政策扶植,對于農科研究生是難得的發展際遇。農業是農校研究生就業的“天然”領域,農村是農校研究生施展拳腳的大舞臺,農校的就業指導,就是要樹立這樣的就業觀點。要使他們認清“三農’帶來的就業發展機遇,讓他們丟棄”非大城市,沿海地區不去““非行政、事業、科研、外企不去”的就業包袱。樹立扎根基層,獻身農業的就業觀。同時,要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技能、就業技巧的培訓,幫助畢業生在面對具體用人單位時,樹立良好的心態
2.2探索針對當前“三農”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的研究生培養體系這要求具體的院系做到,第一,專業設置方面,改造傳統專業,設置社會急需專業;在教學方面,開設實踐技能課程,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提升實際動手能力,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二,推進農校的產學研模式的建立,努力將研究生的科研學習同農業生產、科研一線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科研水平的同時,提升研究生的實踐技能。
2.3嘗試建立以農業人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市場嘗試建立專屬農科類的人才市場,是解決農校研究生就業的一個良好途徑。首先,要建立高校—人才市場—用人單位,穩固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定期的合作招聘制。其次,要發展網絡人才市場和網絡就業指導中心,利用網絡為畢業生開展就業服務,提供集中的農業人才需求信息。最后,各個培養研究生的農業院校、科研單位,要加大合作力度,以區域甚至全國為一盤棋,建立完善的人才資源庫,為區域甚至全國范圍的農科人才市場提供人才供應源。
2.4切實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就業服務隊伍是高校專門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主力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對農業高校內研究生就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具體說,就是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隊伍,他們不僅有技術支持,還能開展心理指導,同時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職業規劃等相關的知識。同時,就業服務還要加大信息平臺的建設,完善就業指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