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設計的研究性學習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科學設計研究性學習
開展研究性學習目的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升。據此,探究性學習設計必須要科學。首先要考慮到學習者、目標、方法和評價,這四個因素構成了教學設計的基礎。除此以外,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注意開展條件。開展探究性學習是需要學生參與的,要結合需要探究的主題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引導和指導,主題應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這樣探究問題的價值才會更大。設計問題時要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實例來達到研究性學習教學的真正目的。
2.課題研究的趣味性和價值性。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路時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我們只有保證課題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不半途而廢。所以,在課題選擇上不僅要符合學生當時所具備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加深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
3.研究報告或小論文的設計。寫好規范的研究報告或小論文是研究性學習所要求的一項內容。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習的全過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中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中,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也應采取其他輔助教學形式,例如,課前提出問題,在預習活動中開展研究;留為作業,在課下或假期中研究;小組的專題討論;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去,通過一些社會實踐,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或應用一些數學思想等多種方式。
4.評價程序要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完成教學設計過程的評價。盡量使評價方式的多元性。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總體上:要堅持過程評價和結果評獎相結合、管理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重視過程體驗和感受,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自我發現———欣賞自己的過程,以評價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及潛能、特長的發展,達到以“評”促“展”的目的。具體上:除了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還要重視課題的實施過程,全過程的每個階段都是評價的權重向量。不僅重視課題研究的直接成果,而且重視學生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多種收獲和體驗、多種能力和品質。通過研究結果,了解學生對原有的知識是“知道”還是真正理解,對其他學科的涉足情況,對知識的舉一反三能力及在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和開放精神;以小組為單位,兼顧個人表現,對學科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尤其要注意研究性學習對其學習的影響。
5.教師角色的定位。在研究性學習的研究中,教師的角色及責任是不斷地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過程中給予適當地指導和協助,不可以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獨立或和其他同學討論完成。教師要充分地發揮課堂教學引導者的角色,要避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大包大攬,又要結合學生的需要適時地予以學生引導和幫助,并且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
二、結語
就目前來看,自探究性學習引入我們中學課堂教學以來,各個地區因為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差異,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發達省市在落實起來更得心應手一些,也相對來說成績顯著,而在我國的其他地區,研究性課程發展緩慢,大部分地區只限于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四個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形式也大部分只是課堂教學。這部分地區研究性課程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高考暫時還沒有涉及研究性學習,另一個方面學生還沒有能很好地體驗到研究性學習對理解和提升自己對于學習數學,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生數學水平的獨特作用。少部分有發展條件的地區利用了第二課堂的形式探討了一些數學問題,并收到了顯著效果,吸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素質,使素質教育不再是一紙空話。研究性活動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講,都是對常規課堂教學的一種發展和補充,使中學數學教學更加具有活力,它是當前數學教學課程及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作者:余金通單位: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