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動性,其核心要義就是鼓勵學生肯學、會學,而不是被動聽講。為了實現這一教學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研究性學習即以培養學生研究態度與探索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運用于生物課程教學中。如要真正發揮研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價值,教師應當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去執行。
一、明確研究定位
縱觀整個初中生物實驗,既有單純的室內操作,又有較為復雜的室外觀察,每個實驗內容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要明確研究的定位,定位包括研究的主題與目的,即除了要清楚此次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外,還應明確借助研究性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哪種能力。以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的教學為例,其中的一個實驗是“學會顯微鏡的用法”,其教學目標為:了解顯微鏡各個部位的名稱和用途,學會使用顯微鏡去觀察細胞等。教材中對實驗的要求較為簡單,只要學生能夠正確使用顯微鏡即可。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實驗的難度和趣味性,讓學生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四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組合來觀察細胞裝片,以幫助學生理解鏡頭越短,與玻片的距離越遠,物鏡放大倍數就越低,而顯微鏡放大倍數越低,視野范圍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多。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能看清寫在不透明紙上的字(提醒學生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且透明)。總之,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定位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研究過程的“脫軌”。
二、設計研究方法
雖然實驗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方法,但要完成實驗就不能僅僅局限在操作上,還要包括對文獻研究(如實驗前先了解有哪些注意事項,可能會出現哪些突發情況等)、考察調查(如某些實驗可能需要實驗者去戶外采集實驗標本或數據等)等在內的多種研究方法的相互結合。因此,學生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就要設計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在進行比較復雜的戶外實驗時。以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教學為例,在講解第四節有關“人體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探究饅頭在人體口腔中的變化,以“饅頭被咀嚼后變甜跟哪些因素有關”“各自有什么作用”“饅頭中的淀粉是否發生變化”等問題展開研究。考慮到這一實驗會涉及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分泌、饅頭中淀粉的特性等多種因素,教師需要采用對比實驗的研究方法來完成,即把饅頭切成三塊并分別放入三支試管中,分別進行有唾液的攪拌處理、無唾液的攪拌處理、有唾液無攪拌的處理,再通過三支試管的對比實驗來說明口腔中唾液里的唾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轉變成麥芽糖。總之,設計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
三、討論研究成果
研究性學習的結果是不定性的、可變的、可議的。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教師要合理指導學生討論研究成果。以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讓學生完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部分實驗過程。該實驗要求:學生首先要清楚如何進行操作實驗,包括實驗前是否要對實驗材料進行暗處理,如裝有酒精和葉片的小燒瓶是否需要隔水加熱?在遮蓋一部分葉片時可以選用什么材料進行遮蓋?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討論、磋商和探索。實驗過程中以及實驗后出現的若干現象,如酒精的作用是什么?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變藍又說明什么?這些問題在實驗操作前往往并不能預計到,且不同學生操作實驗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討論研究成果的目的一方面是時時監測實驗過程,另一方面要借助實驗來發現問題、探索未知。總之,討論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保證研究性學習有所收獲。
四、評估研究過程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應合理評估研究過程,不以研究成果的好壞作為最高標準,而應重視研究過程中的學生體驗。考慮到研究性學習本身存在的諸多難以預測的變量,每名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感受和收獲都是不一樣的。在研究性學習中,有的學生可能通過大膽假設、小心操作、謹慎求證,最終實現了個人邏輯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有的學生可能通過與其他同學的合作學習而變得更加外向、開朗,最終實現個人情商素質的提升;有的學生則改正了平常的不良學習習慣,發現了個人的潛在能力等,在后續的學習中可以進一步完善自己,實現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研究并評估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感受,不僅能為下一次研究性教學提供修正優化的依據,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找準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切入點。
總之,評估研究過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綜合素質。初中生物教學中有不少實驗課程,其中一些實驗僅需學生了解即可,而有些實驗則需要學生自主操作,無論教學要求如何,其實質都離不開“研究”。因此,這也是許多教師嘗試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因。為了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教師應以明確研究定位→設計研究方法→討論研究成果→評估研究過程為教學脈絡,幫助學生更好地在研究實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升。
作者:施裕華 單位:江蘇省 海門市東洲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