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語文教育的應用(共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初中語文教育思考
一、加強初中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階段,是未來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走向社會的風向標。初中語文課本上有豐富的人文文章,無論是詩歌、古文、散文都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老師做到正確的引導,學生用心的品讀內容,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將德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育中,可以讓廣大學生擁有“真善美”的高貴品質,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到真誠對待他人、關愛同學、與同學互幫互助、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現在的年輕人最缺少的就是真誠,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已成為一種習慣,長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狹隘的生活理念,對家人、朋友都缺乏真誠。而通過語文學習中德育的熏陶,學生不僅學會如何運用語文知識,也懂得了和他人的相處之道,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工作實質上就是道德素質教育,使學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豐富的文章內容中培養自立自強、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高尚品質,樹立健康的審美意識,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語文與德育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在文學知識層面和道德素養方面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應用狀況
語文課堂是開展德育教育的平臺,但在課堂上不能喧賓奪主,語文課堂的主要任務還是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滲透德育知識,講究的是一種感染力,而不是講給學生聽。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中要講究方式方法。
(一)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德育教育的目標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也有所變化。老師在開課前一定要認真的研讀有關德育方面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加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逐漸轉變老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結合語文的教學內容,研究德育滲透的方法,認清德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對學生影響的長遠性。讓學生通過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
(二)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研究在語文教育中要想把德育內容真正的滲透其中,就要求老師必須把握好教學方向,不要只把學生當作教學對象,而是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如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作為教育掌舵者的語文老師,就該認真研究學生心理和思想上的變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才會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使其產生共鳴,積極主動的改變自身的缺點,逐漸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學生。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運用到寫作中
老師在語文教育中,要學會引導學生體驗文章的審美因素,感受作品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引起學生與作者精神上的共鳴,并將這種審美能力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學會在自己的文章中選取合適的材料,體現文學的美。老師在對寫作的方向上也要注重德育的滲透,加強對學生選材、定題等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道德素質。
四、結束語
初中教育是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德育工作不容忽視,將德育與初中語文教育結合是必然趨勢。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老師的教學中感受德育的魅力,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同時加強自己的文化素養。
作者:倪旭軍 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中學
第二篇: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性
一、高中語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失的原因
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有深刻影響。盡管從語文課本的編著到課程的安排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但是苦心造詣,卻換來學生對語文的忽視,只愿意花少得可憐的時間用在語文上,還只是在背誦詩詞上。學習語文,優秀的前輩們幾乎都是多讀多寫,毫無捷徑。在高考重壓下,大多數同學,甚至是其他科目的老師,都認為語文沒什么可以學的,上課隨便聽聽就行,反正成績不會太差。當今社會,這種觀念似乎顯得合情合理。面對心智已經成熟的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雖然全國各地都在熱火朝天地舉辦語文改革,但大多數語文老師并不是緊跟步伐,而是一切照舊,甚至教案從未變更過。語文教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可現如今工具性卻占了主要位置,人文性被排擠在門外。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不僅要以學生為基礎,更要凈化學生心靈,提高精神思想。所以,高中語文教育中人文性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的功利性占據了上風,對人文精神不重視,以及高中語文教師自身止步不前。
二、解決高中語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失的方法
以考試選拔人才是目前相對而言最公正合理的方式,但社會的不斷發展,必然伴隨問題的暴露。對語文人文性忽視的觀念,并非一日之功,想要改變,也非一日之功。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影響學生對語文的看法。語文包羅萬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幾乎能夠涉及每一個方面。對于語文老師的要求,不只是課本上有限的知識,而是需要不斷學習。術業有專攻,不可能每一方面都擅長,但必須每一方面都略懂一二,但對于教學很重要的知識如古文講解能力,不能只知皮毛。沒有哪個學問淵博的教師不會受到學生的尊敬。除了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外,還要積極探求合適的、新穎的教學方法。現如今的孩子們,網絡已經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繼續照本宣科,因循守舊,只會被淘汰。教師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提高精神境界。
語文教學并不是湊熱鬧,不能形式過于花哨,而本末倒置。那么,語文教學中到底要教學生什么呢,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高考與高中語文教學緊密相連,不僅要應對高考,還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換言之,考試技巧、答題方法必然不可缺少,但還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讀,如何寫。誦讀是理解文章的最直接手段。如果只是囫圇吞棗,了解文章大意,則不僅無法真正了解文章內涵,而且在做題方面會吃虧。學會讀,學會分析,這樣才能吃透文章。網絡充斥著整個社會,高樓大廈孤立而聳立,學生從小身處順境,生活經歷少,總是不知道要寫什么,有什么可寫。寫作,是基于閱讀之上的。要提高寫作能力,就要擴展閱讀,還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從身邊的平凡之物中發現可寫之事。要想解決高中語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失的問題,就要求教師們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不斷充實自己,因材施教,探究新的教學模式,認真教會學生讀寫。
今天,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需要知識不斷填充的社會,也是一個需要技術繼續發展的社會,還是一個需要藝術不斷熏陶的社會,更是一個需要充滿人文的社會。人文性的學科,從本質上就決定不能像理工性學科,工具性較強。語文既然是一個統一體,那么就不能一分為二地對待。高中語文教育需要以學生為本,注重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緊跟時代步伐,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語文改革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大家的共同責任,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努力。
作者:譚君 單位:蔚縣西合營中學
第三篇: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應用
一、“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應用的對策
“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體驗;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式來靈活滲透。
(一)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體驗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處于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得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較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較差。“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方式,豐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注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為中職學生帶來更多的語文學習情感體驗[3]。例如在指導中職學生在學習《雨中登泰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同學們,你們知道泰山嗎?”、“你們去過泰山嗎?”等問題,調動課堂教學的氛圍,其次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泰山的景象以及雨中泰山的景象,使學生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想象李健吾眼中那“懸崖峻增曾,石縫滴滴撻撻”、“影影綽綽,聳立山頭”、“烏云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等煙雨幻中的泰山奇特景象,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直觀理解,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語文學習情感體驗,并通過學習逐步形成由意象到意境的轉變,提升學生的直觀人文感受。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著眾多富含人文色彩的課文內容。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將課文中具有語言美、藝術美的句式或者內容深入到學生的心中,從而推動學生的心靈美,真正展現中職語文教學的價值和作用。
例如在指導中職學生對《荷塘月色》這篇內容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組織閉上眼睛,并為學生播放舒緩的音樂,在舒緩的音樂當中,感受朱自清筆下的荷塘美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意識。在《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當中,朱自清使用最為頻繁的就是通感的寫作手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中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細致分析,加深學生對“渺茫的歌聲”、“舞女的群”等語句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在寧靜的月光下,優美而和諧的氛圍,感受朱自清在面對寧靜月色的喜悅之情和憂國憂民的思國情懷。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掌握朱自清優秀的寫作手法和文章內容的同時,為中職學生適當講解在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華大學教書時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的事件,為學生介紹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社會中的問題以及朱自清煩悶中尋找一抹平靜的心情,相關歷史背景的介紹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朱自清的的心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和人文思想,真正展現“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滲透的價值和意義。
二、結束語
“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應用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重要表現,“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注重個人的“自我實現”和強調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兩個方面,是對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和補充,真正發揮中職語文教育的作用。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體驗;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式,將“人文主義”教育觀念靈活滲透于語文教學活動當中。
作者:周劍蕓 單位:重慶財政學校